元祐八年(1093)新黨再度在朝,他以“諷刺先朝”罪名,被貶為惠州安設、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彆駕、昌化軍安設。徽宗即位,調廉州安設、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設。元符三年(1100)大赦,複任朝奉郎,北歸程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暢,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分歧,被外放穎州。
嘉祐六年,蘇軾應中製科測驗,即凡是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暮年蒙受貶謫的蘇軾麵對人生的波折,平和地吟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草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視波折、淡化苦痛的平和表情,磨洗了蘇軾的豪宕詞風。實際上,蘇軾企圖味伎倆寫出本身在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雨麵前內心的開闊與氣度的安閒。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暢,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分歧,被外放穎州。
嘉祐六年,蘇軾應中製科測驗,即凡是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權勢冒死壓抑王安石個人的人物及儘廢新法後,以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天子提出諫議。
波折是人生的常態,遭受波折不該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應學會調適心絃,安然麵對。
波折是人生的常態,遭受波折不該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應學會調適心絃,安然麵對。
的確,蘇軾的平生曾有人用“黴”字以蔽之,乃至上升到風水上麵,說他是“生在眉山,倒了黴運”。對於蘇軾如許一個做過大官的文學天賦,並且在北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貶再貶的宦途怎一個黴字了得。但蘇軾之所以是蘇軾,不但在於他有“大江東去浪淘儘”的豪宕,更首要的還在於他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蕭灑。官貶便貶了,可也不會自怨自憐到像屈原那樣去投江他殺,寫出來的詞極少有幽怨之作,仍然是那麼的豪氣沖天,對待餬口還是那麼的主動,這也看出彆人生境地的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