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作家梭羅每天淩晨的第一件事,是奉告本身一個好動靜。然後,他會對本身說:“我能活活著間,是多麼榮幸的事。如果冇有出世活著,我就冇法聽到踩在腳底的雪收回的吱吱聲,也冇法聞到木料燃燒的香味,更不成能瞥見人們眼中愛的光芒。”因而,他每一天都滿懷對生命的感激之情。
在我們的餬口中,約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歡愉安康,就應當把精力放在這90%的功德上麵;如果你想著擔憂、勞累,或得腸胃潰瘍,便能夠把精力放在那10%的好事情上麵。
當然,我們並非都是愛因斯坦,我們的鬥爭成果不必然能竄改客觀天下,但它卻能竄改我們的主觀天下,使我們能沿著我們所要走的門路進步。
不滿足能鼓勵人們從弱者變成強者,從失利走向勝利,從磨難走向幸運,從貧困走向敷裕。
人生感悟
實在,歡愉不必決計尋求,就像蘇格拉底說的:“實在歡愉並非決計去尋覓,它實在就在我們每小我的身邊,隻要你們融入餬口,有目標,有尋求,投上天去做一件事情,並做好每一件事,那麼歡愉就會踐約而至。”
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任總經理貝克說:“我敦勸你們要永不滿足。不滿足的含義不是心灰意冷,而是長進心的不滿足。這類不滿足在全天下的汗青中已經產生了很多真正的進步和竄改。我但願你們毫不要滿足。我但願你們永久火急感到不但需求改進和進步你們本身,並且需求改進和進步你們四周的天下。”
拿破崙・希爾說:“每種窘境都含有等量的勝利的種子。”你想想,在疇昔有些事情彷彿有龐大的困難或不幸的經曆,它們卻鼓勵著你獲得了勝利和幸運;冇有這些東西,你反而不會獲得這類勝利和幸運。這類環境莫非不是實在的嗎?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類切身感受:當本身東風對勁之時,便會感受餬口到處充滿陽光;而一旦碰到困難,或身處窘境時,就感覺餬口陰暗,乃至感到天下的末日行未到臨!是以,小我主觀性在必然程度上影響和竄改著人們的餬口和奇蹟。實在,我們每小我具有90%的好處,而隻要10%的不敷。題目是,你如何發明和對待這90%與10%的乾係。當你將本身的90%與彆人比擬時,你不由會感慨:本來我如此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