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張彩照回明末_第九章 這東西是肥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啥是番筧?冇聽過,你們聽過嗎?”一個年長的伴計唸叨著,問其他的三個伴計。

趙國華心說:你們聽過纔怪了。

做慣了買賣,他的臉上是一團和藹,鼻子上幾近老擰起一旋笑紋。

“好名字,好名字,叫這個名字,想不發財都難。”趙國華笑著恭維道。

公然,在試用後,錢老闆也被番筧快速高效的洗滌的服從驚住了,同意試銷一批。

“哦!對對對……請前麵說……”錢老闆說完,就帶著趙國華和孫富來到了商店前麵的客堂裡。

翻來覆去的幾次看了一陣這塊番筧,還是看不出甚麼花樣來,想了想,錢老闆向內裡喊道:“吳媽,去廚房裡找快抹布來。”耳聽為虛,目睹為實,他決定試用一下再說。

“……這位公子……,你買的水粉已幫你包好了……”店裡的伴計在忙著號召著客人。客人出出進進的,可見買賣確切不錯。

他是個貨郎,對商品的代價是比較體味的。在孫富的指導下,趙國華走進賣皂角或豬苓的店鋪,體味了一下代價,就走出來了。

“我看也不難。”趙國華說著,就把抹布丟在木盆了,用碗舀了些水,又從鍋裡舀一些皂液倒在盆裡,攪了攪。孫富看著他做這些,也不說話。

“皂角一百文五十顆,豬苓膏一千文一小瓶,瓶子有兩指粗,一指高。城裡的淺顯人家用皂角,有錢的人家用豬苓膏。因為豬苓磨成了粉,內裡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烈的香氣。量又少,以是比較貴,平常的人家是用不起的,至於鄉間,多數人家用燒過的草灰洗衣服,用淘米水洗頭。”孫富侃侃而談。

屋子很廣大,窗明幾淨,一張圓大紅漆桌澤明瓦亮,格外奪目,上麵放著一把細瓷茶壺,另有十來隻上好的細瓷茶杯,幾隻細瓷碗。幾把官帽椅子,博古架上擺放著幾樣精美的瓷器,牆上掛著一副鬆鶴圖,安插的倒也高雅。

“好茶,好茶,不愧是雲霧貢茶。”趙國華讚歎道。

明朝的男裝,文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廣大長衣,頭上戴方巾,普通布衣穿短衣,裹頭巾。

“客長,你要點啥,小店貨色齊備,代價公道,童叟無欺。”一個伴計打著號召,滿麵笑容的躬身迎了上來。

接下來的幾天,趙國華又改進了一下配方,又插手了少量的鹽,終究獲得了與後代的番筧差未幾的皂快。他試用了一下,結果很不錯,比五十顆皂角的結果還強的還多。他又去木工鋪定做了二百個標緻的木盒,把番筧和香皂快放出來,然後到裁縫鋪裡買了件直裰穿上,又買了方巾戴在頭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