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張彩照回明末_第二百二十三章 珍品瓷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你賣的瓷器是從那裡進的貨?”趙國華問道。

“這瓶子,我祖父花了十萬兩銀子。”聽完這話,屋裡一片吸氣的聲音。

聽了這話,趙國華說道:“陳掌櫃,我有件事想問問你,但願你不要介懷。”

趙國華謹慎的接疇昔,細心察看,看完後他說道:“公然是如許。”

又過了一會,陳四海這才持續說道:“宋朝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五大名窯的汝、鈞、官、哥、定等產品都有它們本身奇特的氣勢。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彩,胎骨很薄,釉層勻淨;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多出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格薄色潤,光致精彩,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斑斕亮光;越窯燒製的瓷器胎薄,下巧詳確,光芒美妙;建窯所出產的黑瓷是宋朝名瓷之一,黑釉亮光如漆;這些窯固然也是名窯,但是因為各種啟事,名譽不如五大名窯,以是多數人隻曉得宋朝有五大名窯。”

點了點頭,陳四海說道:“確切如此,瓷器在宋朝達到了生長的顛峰,跟皇室的正視是分不開的,五大名窯裡以汝窯為宋朝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主色,色清潤,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冷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外型,首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纏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藐小的支釘陳跡。釉色首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少,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麵有藐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

隨後,他拿起一個紅色盤子,說道:“這是定窯瓷器,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唐、五代,盛燒於北宋,金、元期間逐步式微。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定窯出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津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裝潢體例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麵簡練活潑。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外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構成淚痕之特性。”

看了看他,陳四海說道:“成化鬥彩是我朝成化年間創燒出的一種瓷器,就是在釉下青花表麵線內增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因為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鬥豔,故名“鬥彩”,而嘉靖、萬積年間燒製成瓷器的不消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畫的五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