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瞭解百姓所謂的祭奠神明,可拿童男童女去停歇神明的氣憤,這跟行刺有甚麼辨彆?
李長安悄悄拍打著孩子的肩膀,可貴和順地安撫。
“那些花樓在新安縣開了不知多久,比你春秋都大,你怎能隨便將它們封閉呢?實在冇法無天。”
目睹李長安步步緊逼,領頭的男人出聲望脅,“本公子勸你見好就收,我等身後都有高人撐腰,若本日真出了事,來日定要你悔怨。”
隔日晌午,李長安還在思考無頭屍一案,卻見王珣著倉猝慌地衝了出去,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本來,除開那天的百姓以外,另有一些百姓亦以為這是神明降下的非難。
李長安瞥了他一眼,不屑一顧。
隨後,他叮嚀浮生,“將人都送歸去。”
“嗬!”李長安嘲笑一聲,“就憑你也想讓本官免除?真是異想天開!”
浮生無法,隻得退到一旁。
要本日折在此處,確切說不疇昔。
幸虧他們冇釀出大禍,本日便放他們一馬。
“啊!”
早在十幾年前,他就在都城待過,師從兩位國師,與京中朱門亦瞭解,又有何懼?
“猖獗!”浮生吼怒道,“李大人的路,豈是你們能攔的?”
“本日有一群百姓自發聚到一處,他們提出祭奠神明,且奉上了兩個童男童女,想以此停歇神明的肝火。”
這幾日倒好,大事接踵而至,竟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以他的才氣,三兩下便能處理掉,又何必讓浮生脫手?
“祭奠神明?”站在一旁的浮生驚呼,義憤填膺,“這世上哪有甚麼所謂的神明,這群百姓也太科學了吧?”
這些光陰,他也冇招惹各大師族。
他們雖想用童男童女祭奠神明,可李長安也並非善茬。
方纔見他技藝敏捷,想來技藝不凡,又怎敢脫手呢?
李長安奪門而出,來到縣衙門口,卻見此處已堆積了三三兩兩的年青男人。
“不必,本官親身來。”李長安出聲製止。
見他這般模樣,李長放心生不安。
他們被綁在柱子上,嘴裡塞著塊破布,眼淚如脫了線的珍珠掉落下來,楚楚不幸,難以止住,卻冇法發作聲音。
李長安可不管他們心中所想,扭頭去救童男童女。
走到內裡,李長安纔看清狀況。
李長安儘收耳中,表情不佳。
“謹慎本公子將此事告到京中,屆時莫說做新安縣縣令,你就是給本公子提鞋都不配。”
還冇等他開口扣問,領頭的年青人破口痛罵,“李長安,不要覺得你是縣令,就能放肆放肆。”
“部屬服從。”年青後輩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