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字體非我原創,在吐穀渾另有很多寫的比這更好。”
並且前麵他還是東宮屬臣,現在請辭,想來也是因為李承乾做出謀逆之舉,他臉麵上掛不住了。
看到孔穎達有些不敢信賴,李恪表情不錯,又拿了幾張宣紙,給他寫了一手瘦金體的好字。
李恪就臨時先不管孔穎達了,和荀漢提及了關於他的安排,李恪籌算先讓荀漢擔負中書舍人,跟在李恪身邊。
他在吐穀渾倚重的這幾位大臣,也都方向合用主義,冇有對他的字有過這麼大反應,以是李恪不太能瞭解孔穎達現在的衝動。
一旁的荀漢捋著鬍子,看著有些瘋瘋顛癲的孔穎達,大抵想起他當初的老友鐘繇了。
“殿下,老臣請往吐穀渾。”
李恪眼看如何喊,孔穎達都冇有反應,不得不讓荀漢去推了推孔穎達,這才把孔穎達從剛纔的沉迷中復甦了過來。
細心想想,李恪又寫了一副簪花小楷,這些都是宿世的時候,李恪曾經因為獵奇練過的,固然隻得其形,但現在拿出來給孔穎達看,已經充足冷傲了。
如果遵循汗青的過程,則是要到開元年間顏真卿呈現,才正式奠定了楷書遒勁有力,渾厚大氣的氣勢。
孔穎達的來頭也不小,是孔子後嗣,這時候的孔子後嗣和後代的還不一樣,還是很偶然令的。
可放在不知情的孔穎達眼裡,就隻要了一個判定,李恪不過兩三年的時候,書法突飛大進,自成一派。
提及李恪的字,他實在還是比較高傲的,宿世的時候,李恪冇有練甚麼羊毫字,家裡窮冇錢上羊毫字培訓班。
李恪寫的是楷書,後代的楷書多數是學的顏真卿和柳公權,顏筋柳骨不過如是。
孔穎達本身本來就是一個大學問家,也很馳名譽,以是李世民特地請他來教誨皇子們,李恪也被他教過,曉得這是個脾氣挺呆板的老夫子。
“可惜了,我現在力有不及啊,畢竟是寫的不如殿下的好。”
但是為了考學,李恪也是下了狠工夫在硬筆字上的,單單是字帖就寫了不下幾十本,這纔有了一手讓人獎飾的鋼筆字。
想了想印象中的孔穎達,李恪決定藉著他的身份,把拚音在大唐推行起來,有孔子後嗣做背書,想來推行的難度就小了很多。
而現在李恪的這手羊毫字,提早呈現,氣勢雄渾,佈局寬博,剛毅有力,比之唐初的溫潤秀勁高超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