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冇有想到,當初高句麗竟然膽敢出兵侵犯大唐邊疆。
大唐獲得了這前所未有的勝利,如果不好好慶賀一下,那也太對付了吧。
讓百姓儘皆歡樂,同時朕要大宴三日,普天同慶,與民同樂。”
一樣在路途之上,有無數人打量著這一隊衣裝古怪的人,固然高句麗的裝束和大唐有些近似,但畢竟不同還是有的。
對於在場的大唐群臣而言,他們看高句麗的君臣,那就像是看傻子一樣。
“這些人是高句美人,莫非這些就是高句麗的君臣俘虜,我大唐在高句麗大獲全勝,這些俘虜現在也被押回長安城。
從高句麗前去長安城的門路上。
李世民當然不成能對他們熟視無睹,到時候天然有人盯著他們,歸正這些人留著就是一個吉利物,等老了死了,這威脅就不再存在了。
可現在,高句麗的俘虜來了,這長長的行列,無數看著身份高貴,現在卻蕉萃不堪的身影,他們清楚就是高句麗的王公貴族們。
“如果早知本日,我天然不會派兵打擊大唐,大唐氣力刁悍,不是我高句麗能夠招惹的,隻是現在說這些都已經晚了。
“大王,如果您早曉得大唐如此強大,當初是否還會承諾與世家結合,派兵打擊高句麗呢?”
當初本身為甚麼就鬼迷心竅,承諾和世家結合,想要對抗大唐,對抗李世民,這真是多麼荒誕的設法啊!
而現在究竟證明,高句麗的氣力和大唐比起來,公然是天上地下,毫無抵擋之力啊。
這些世家的結果,都是咎由自取的。
人家大唐氣力強大,底子不是戔戔高句麗能夠對於的,就算高句麗傾儘統統,也底子不成能是大唐的敵手。
既然已經淪為俘虜,那就隻能被迫的接受這統統,誰叫當初他做出這個挑選,現在悔怨也來不及了。
如許的好動靜,當然不止要他們本身曉得,還要讓更多人曉得,乃至要讓全天下的人曉得。
讓統統高句麗的百姓一起來記念這非同普通的日子,但是這都是不成能的。
或者說,他們未曾想到大唐精銳的戰役力,已經強到這類程度了。
對於高建武,李世民當然不會置之不睬,不管如何說,這個也是高句麗王。
他們都為本身身在大唐而高傲,這類民族名譽感,國度名譽感也就應運而生。
隨即李世民看著世人,他當真的說道:
“你們之前的事情,朕不會究查,現在高句麗已經毀滅,是我大唐的國土了,爾等也算是我大唐子民,今後你們便待在長安城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