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帶小公主去現代_第23章 足以開采集幾百年的銀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李世民決定還是讓趙崢掛個官職,為了便利。

李世民此次也算特地考校趙崢的才學,以問政的情勢持續跟趙崢談天,看看還能取出多少乾貨。

能夠也有看官老爺說,那蒼內行中的貨也增值了呀?莫非不能抵消嗎?

思慮了一陣,趙崢提出了兩個計劃,“陛下,關於錢荒,我也冇有太好處理計劃,隻想到了兩點。”

長孫皇後和汝南也等候的看著趙崢。

有的老官老爺能夠感覺過分於誇大其詞。

“錢荒的題目在於缺銅,如果增加銅產量便能夠減緩錢荒的題目。”

哪怕到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國後不再發行銅錢,也還是飽受缺銅的困擾。

再今後的元朝,大明都是因為超發貨幣把國度搞的一團糟。

他已經提早把這50個單位的錢暢通到市場上把蒼內行中的貨色換走了50個。

但是在稅收上,官府還是遵循1000文/貫來征稅,無形中給百姓增加了非常大的承擔。

趙崢見李世民氣意已定,隻得起家道

不過大唐現在的環境是屬於貨幣發行跟不上市場買賣量。

不過因為唐朝稅收是錢物一起征收的,以是百姓固然揹負了分外的承擔,但是還是還能活的下去。

李承乾也是提出疑問:“趙先生這個彆例朝廷天然也考慮過,何如每年能開采出來的數量有限。以是”

為甚麼那麼多明黑用力逮著寶鈔黑,因為這是真的洗不了的黑料!

對於李世民提出的錢荒的題目,李承乾和長孫皇後也感興趣。

以是腦筋思慮了半天的趙崢完整放棄紙幣這條路。

“哪兩點,還請趙先生道來。”李承乾聽到趙崢真的有處理體例,趕緊道。

李世民與長孫皇後也是看向趙崢。

洪武初年寶鈔尚能劈麵值利用,前麵逐年貶值,最後都隻能當擦屁股紙了。

蒼內行中的錢無形中就已經貶值了,這還隻是大要的數字。

這類超發形成的結果是非常可駭的。

到宋仁宗天聖年間的官府正式建立發行交子的機構,當時發行125萬餘貫,備本錢(籌辦金)是36萬貫。

銅是製作禮器的首要質料,也是金屬貨幣的首要質料,

舉個簡樸的例子,市場商品總代價是100個單位,市場暢通貨幣也是100個單位,這時國度超發50個單位的貨幣。

但是趙崢細心闡發過,大唐的人遍及冇有當代經濟學的觀點。

“趙先生若能處理大唐缺銅的題目,承乾願拜先生為太子來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