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起首去了戶部衙門。
“之前保密,是因為在嘗試階段,不想節外生枝。如果大量製作炸彈,當然不能繞開朝廷,以是也不消保密。”
倒不是韋巨源憐惜這些財帛,而是他以為李旦做這件事很好笑。
豫王府的財產也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儘的,也有效儘的時候。
以是韋巨源這個管錢的尚書,打心底以為,李旦要錢隻不過是供本身在幽州消遣罷了。
“至於冇有能工巧匠嘛,能夠先招募,再培養,然後再用他們。”
李旦微微一笑,這個他天然考慮到了。
“另有...質料、人為也是一大筆開支,錢從那裡來,總不能由王府來出吧?”
“鐵和火藥這個也不消擔憂,用幽州都督的名義向朝廷申請差撥,或是從所轄的州縣征集,畢竟炸彈所用的鐵質量要求不高,隻是火藥的需求量較大。”
男人身著郎中官服,身形適中,不胖不瘦,麵相剛正,額頭較寬,滿臉正氣。
駱賓王連拋三個題目,在他看來個個都是致命題目。
“恰是此意。”
“王爺,幽州都督府防務需求的銀兩,早已經下撥了,這此中便有棄械的製作用度。”
大唐經常常改元,李旦也記不清調露元年是哪一年了,細心算了一番,才曉得是五年前。
冇多久,便見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從內裡走來,隻見他年紀固然不小,但是行動健旺,行動敏捷,一步跨過門檻。
...
“備馬,我要去戶部和工部。”李旦對著崔必安說道。
“至於銀兩嗎...我還真得去一趟戶部。”李旦捏著下巴,稍作深思說道。
想做事,先要錢。
“我們先彆說保密的事。固然製作技術有了,但製作模具和炸彈需求大量的能工巧匠,去那裡調集?”
“你...你不是應當是在大理寺查案嗎?你如何在戶部做了度支郎中?”李旦不解的問道。
這便是韋巨源的為官之道。
“王爺怕是忘了,調露元年,我便從大理寺丞改任度支郎中了。”
“我再修書一封給陳子昂,讓他在幽州先行采辦一部分鐵和火藥。”
“為何?”
“誰?狄仁傑?”李旦看著麵前的男人,非常驚奇,剛喝下去的茶差點噴了出來。
李旦的這些話,甚麼投入...收益...聽得駱賓王一愣一愣的。但是稍一咀嚼,駱賓王便瞭解了李旦的意義,就是先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