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氣,俄然一咬牙。
“兒臣非古之悍勇恐懼之輩,亦有畏死貪生之念”
李世民氣中對於河東道李靖等人的辦事成果,就愈發的不對勁。
但是,長孫皇後卻已然忍著一身的倦怠和難受,起家呼喊還在呼呼大睡的李二陛下。
李世民沉默半晌,倏然長歎一聲。
哼哼!
“民不富,一日不敢稱君”
“聞父皇怠惰不思天命之重,昂首於桌案之前,涕泗橫流”
但是史官最多也就是記錄,在他即位以後,大唐開疆拓土。
他神采龐大的沉默半晌,俄然長歎一聲。
李世民手中一根皇家禦用的狼毫筆,在他的手上,被哢嚓折斷。
......
“兒臣勞心於新政之策,行走於田畝之間,測量百姓各家所困,聽聞四方劑民之難,日夜不敢懶惰民政。建農學以富農熟,開吏政而活官署,引水治道,清典明法。”
李二陛下被自家太子殿下的一封信,搞得刹時自我思疑起來。
“這,這孝子是在經驗朕?他是在罵朕是昏君嗎?!”
“大戰之間,數次於決死之際苟得殘存,仍不敢有半點怯懦之意,累耗軍心”
“東突厥......被朕的這個兒子,滅了!”
“是朕錯了.....”
“中原之民困苦,江南之苦還是,瘴氣橫生,民生凋敝,此非純真稼穡不及所至,需廣修官道,普化教生。”
“朕的太子,比朕這個天子,做得更好啊。”
卯時.....應當還是在某個妃子的床榻之上。
“兒臣斷不肯為亡國之君,然父皇所為,儘皆亡國之相矣!”
那額頭之上跳動的青筋,卻鮮明已經表白。
“父皇之誤多矣,大端在飽當下之福,而無進取之心。坐天位於長安,削世族之憤懣,莫不自發高枕無憂矣?”
比來自從繼位即位以後,李二陛下較著的就懶惰了很多,這一點實在不消李承乾說,就算是李世民本身也是發覺的出來的。
“兒臣所言,當然有失父子綱常之禮,然我大唐百廢待新,恰是百官竟力,萬民涵養之天時,兒臣猖獗,今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子訓父......”
究竟又給自家李二陛下,帶來了多大的憂?。
他呆呆的坐在位置上,臉上本來的氣憤,被深深的慚愧和茫然所代替,手中手劄滑落,被長孫皇後快速收起來,都未曾發覺。
“陛下但是有甚麼處所不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