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親您不造反,我造反!_第482章 異邦者,藤蟻者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篇文章出自現在太子李承乾的教員,前朝大儒李綱。

東宮。

“突厥弓馬安西域,吐蕃勇猛戍邊鄙”

裴寂點頭,有些擔憂:“殿下能有這般設法,想來那般做也不是無腦而為,可這般熱誠和刺激番邦,和我大唐接下來推行統禦天下之策不符吧?”

他又是感喟一聲。

“問百姓、那邊不王臣?皆赤子!”

現在這份《大唐日報》之上,鮮明題目正寫著“皇家對問!天下萬族大同可否?”

“若許豺狼充殿陛,便教麟鳳死蒿裡”

房玄齡、杜如晦、裴寂、蕭瑀幾人在看到報紙上的內容的時候,便倉猝進宮,麵見太子。

“禹甸本應容萬族,堯封豈可劃卑貴?”

一想到這位太上皇,頂著“建國天子”“初代天策大將之父”“征西大將軍”“開疆千裡”等等頭銜,王珪也是能瞭解對方為甚麼這般輕鬆的放下了當年玄武門之變的心結。

他們敢怒不敢言,乃至就連怒,也隻敢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關上門躲在被窩裡咬牙切齒。

李淵連連擺手:“他呀,差的遠了~”

“諸位,須知其間六合國力之強,武力之盛,我大唐說第二,就無任何國度能稱第一!”

李承乾也隻能讓王德將其送到皇後那邊。

坐在李淵劈麵位置上的武德老臣王珪,手捧著報紙。

“嗬嗬,還是太上皇有福分,才氣夠有陛下和皇太孫這般兩代賢主。”

王珪讀下來,純真從詩詞的角度來講,比之早些年聽聞的太原府李二公子的作品,的確已經算得上一篇佳作了。

“陛下此作,以旨在鬥太子,而非辯是非。所謂‘胡姬舞’‘吐蕃幟’,畢竟不過文明融會之表象,言那‘突厥稱侄’更是曲解,此事說是兩族親和,實則不過一方為質。”

許是迴應昨日太子所寫的《水龍吟·農策駁》,這一次的天子另辟門路,直接針對太子李承乾提出的,有些極度的外邦農奴製展開說法。

讓王珪這個大儒心中盪漾,但又不得不升起幾分憂患之慮。

他說著,目光又看向了現在太子在報紙上的詞作。

現在從太原府到長安的貞觀號火車上。

乃至於,直接就是不演了。

大唐的太子不講理,不要臉,霸道起來更是無人可擋。

李承乾懷裡抱著本身的親閨女李樂雅,一邊倒是看著幾人麵麵相覷,一副想要說甚麼,又不肯率先開口的模樣,不由感覺好笑。

“餘者何?”

《滿江紅·華夷問》——李世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