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關保衛戰、白狼山軍寨保衛戰、白狼山北麓野戰這幾次大勝都以軍報的情勢傳遍全軍,現在李誠中在盧龍軍中可謂名頭清脆。對這個平州係軍官的崛起,幽州各大將門世家都投入了存眷的目光,隻不過有些重視得比較多,有些則體味得比較少罷了。
不管如何,答允總比不答允好,李承約無法,隻得親身登門申明來意,如果張家能夠委曲同意,李承約承諾以正妻之禮大事籌辦,媒人、彩禮、過門等等一應婚事法度十足籌辦,必然讓張家風風景光。
對於自家二郎的下屬,老都頭不敢托大,謙讓著請李誠中進到正房,落座以後又是一番敘話。
讀到軍報最後一行字句的時候,當時李承約和王思同都是半晌無語。好嘛,我們在這裡被契丹人壓得喘不過起氣來,你領著一群新兵蛋子竟然敢出去野戰(軍報中李誠中當然不會自曝是中伏)?野戰也還罷了,你還大勝?關頭是,你竟然領著一百人就去攻打柳城?並且還打下來了?這是甚麼事理!
李誠中搖點頭:“名不正則言不順,妾室就是妾室,即使你以正妻之禮相待,你家大人、叔伯,乃至家中仆人又怎會以夫人之禮相敬?何況將軍此後是否娶妻,恐怕也不是自家完整說了算的。還是請回吧。”
2012最後一天,飯飯祝大師來年統統順利!家人幸運安康、奇蹟蒸蒸日上、財路廣茂發財、豪情完竣幸運!
一年時候,由大頭兵而官至一營批示、宣節校尉,如此快速的升遷之路,對於一個冇有任何背景的白身來講實在是有點不成思議,但體味過他經曆的人都明白,這類升遷是紮踏實實的,是冇有半點水分的。
李誠中也早就重視到了這個坐在一旁的年青人,兩邊已經眉來眼去來回打仗了好幾次。見對方眼神彷彿充滿美意,李誠中也報以淺笑,兩人之間倒彷彿有了幾分無形中的調和。
是以,要說到對李誠中的體味,李家是全部幽州最為詳細的。起碼李承約就曉得李誠中參軍後的大抵經曆。南征時以“健卒”身份插手周知裕健卒營,貝州城頭奮勇死戰被汲引為夥長,跟隨周知裕鎮戍平州而升隊官,榆關一戰後晉都頭,白狼山軍寨一戰後遷前營批示使。
自古至今,行商們對於商路的通暢與否最為上心,各處動靜的來路也最是遍及,當柳城和燕郡才一光複,官府還冇有明白公佈之時,在幽州憋了一個夏季的行商們便紛繁出發,趕往營州。現在關外戰亂不休,想來營州也不甚承平,但既然商路已通,雖是風險甚高,那麼同時也意味著龐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