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二十章:聖明天子解臣憂 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卿為人沉穩、慮事深遠,不愧為王謝以後!將軍可先讓張道斌轉告王卿,其請罪折朕曉得了,但不感覺有甚麼大不了的罪惡;移拔一土酋耳,死活均無礙國事,其子更不敷道也!移拔之女,可善待之於王卿家,若突騎施餘部無事,就讓她安靜度日吧,如果他日有事再議;大食海內鬨之事,朕已知,與政事堂商討後,將正式發文奉告。”賢人想了半晌,先叮囑了高力士幾句迴應密摺之事,然後纔對李林甫說道:“政事堂賞得有些輕了!不過朕倒是有個惠而不費的發起,定可讓王卿歡心!”

“……微臣治家無方,不得已攜犬子西征,亦有磨練其心誌之意……移拔可汗險遁、忽都魯逃竄,皆臣批示不當之故,非將士之罪也……臣思突騎施雖破,其心尚未歸附,況忽都魯在外,突騎施之事或仍有一二變數,若留移拔之女阿伊騰格娜在庭州,則可安撫突騎施餘部,並召忽都魯之迴歸也……大食海內狼籍,吵嘴兩邊攻鬥正酣,此乃大唐威震河中之良機也……臣治家無方、批示不當,萬死不敷贖其罪。臣不敢祈求陛下之寬宥,惟望臣之一二鄙意,能於君於國有所裨益……”

“陛下舉重若輕之能,實在非愚臣可及也!多蔭一子,於國無費,卻可解臣屬燃眉之急,妙不成言啊!”李林甫能夠聳峙政事堂十餘年,奉養賢人的各項根基功絕對踏實!李亨一貫口拙,對於巧舌如簧的人一貫是又羨又妒!

阿史那暘口吐蓮花,將碎葉之戰的過程講得清清楚楚、絲絲入扣。之前王正見的報捷奏章李亨也看了,對於碎葉一戰也有開端的印象。但聽阿史那暘這麼一講,全部疆場彷彿活矯捷現地呈現在紫宸殿裡。

李亨翻閱著王正見的請罪密摺,先是大喜,未曾想王正見早就推測有些事能夠被人抓住把柄,竟然奧妙上了份請罪折,將縫隙一一抹平的同時,還揭示了忠君之心和謀事之能,其行事真可謂滴水不漏!

“微臣洗耳恭聽賢人指教!”李林甫滿臉奉承之色,讓李亨噁心得想吐。李亨心中的肝火尚未停歇,一時有些節製不住情感。

大喜以後就是大怒!如此首要的安排,為甚麼不事前和東宮停止相同!從密摺末端的落款看,這份密摺是王正見班師回庭州後的第二天,就通過監軍張道斌的渠道避開政事堂奧妙上奏的,早在天馬運抵長安之前就加急送到了高力士的案頭。中間有這麼長的時候,為甚麼不提示一下本身!這個王正見,究竟想乾甚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