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10章:碧波儘染英雄血(十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史思明倒是冇那麼悲觀,江淮守軍天然不堪,然其地江河縱橫,倒黴馬隊作戰;且唐廷一方又不是傻子,必定會調兵遣將,加強防備。

“無妨。”王正見和順卻又果斷地抽回擊臂:“用兵之道,奇正相生、虛真假實,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永王令我軍恪守,意在裡應外合,重創叛軍。為黏住平盧軍,當示敵以弱。然若一味呆守,徒增敵之氣勢……”

“猖獗!”王正見斥道:“汝部下不過數千兵馬,便生違逆之心。若爾擁兵十萬,與安賊有何差彆?”

“父親大人……”王霨正欲請王正見鳴金出兵、瓜代後撤,背後卻傳來短促的馬蹄聲。

“霨兒,汝自入京以來,鍥而不捨杯葛安祿山,其源為何?”

平盧馬隊與曳落河掀起的滾滾沙塵當然駭人,但王霨豈是貪恐怕死之輩,隻因看破史思明的實在籌算,他堅信已無需求與平盧軍玉石俱焚。何況王正見嘴角不竭有鮮血排泄,可知其傷勢遠較所言要重,王霨毫不肯冒涓滴風險令父切身處險地。

“冇上過疆場的李家紈絝,曉得如何帶兵佈陣嗎?隻要打倒王正見父子,李璘將束手待斃!”史思明不屑道:“摟草打兔子,打中個皇子也不賴!但願王正見彆臨陣脫逃……”

“諾!”高仙桂擔憂地看了眼王霨,上馬拜彆。

睢陽城乃宋州治所,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距其左,汴京連於右,實乃東南襟喉。奪下睢陽,方能順通濟渠南下,攻伐彭城、臨淮諸郡,進而霸占揚州。

潼關未破、關中安定,平盧軍若單獨西進,風險重重。何況西行必經之地雲州尚在朔方軍包抄當中,回紇部又在北方虎視眈眈。

“某本想擒住一二平盧軍武將,印證李晟所見。目前觀之,平盧軍進退有度、安閒自如,可見史思明留不足力,並未儘力打擊睢陽。由此可知,史家父子並不甘心唯安祿山馬首是瞻,李晟所報確實無疑,並非敵方故布迷陣。既然如此,窮追猛打徒勞無益、於事無補,不若出兵回城,從長計議。不過史思明狡猾如此,退兵亦非易事,必須謹慎應對。”

“殿下現在身在那邊?帶有多少兵馬?”王霨對李璘的橫插一腳有些不耐。

“父親大人,吾憂永王不明敵情,使諸軍墜入險地,令將士白白送命。”

史思明本覺得睢陽可一鼓而下,孰料千餘守軍在張巡帶領下奸計百出,生生攔住了平盧軍的守勢。不過張巡部下兵微將寡,史思明堅信睢陽的抵當不過是徒勞的掙紮,即便再來三兩萬唐軍也不在平盧健兒話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