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_第三章 哥舒翰(第二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不過是李昌國俄然冒出來的設法,倒是很客觀,道出了唐玄宗李隆基一朝的盛況。

由此可見,李隆基對王忠嗣是多麼的信賴了。

不時有將領快進快出,一副繁忙模樣。

無獨占偶的是,霍去病十八歲第一次出征匈奴,帶領八百懦夫,離開主力千餘裡,斬首兩千兩百多級,與王忠嗣是何其的類似?

並且,他手中的兵馬滿是唐朝的精銳。開元亂世以後,大唐處於極盛,國力薄弱,四境安寧,後突厥、契丹都給滅掉了,首要仇敵就是青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東的阿拉伯帝國。王忠嗣手中的兵馬,主如果用來對於吐蕃的精銳。

放眼全部唐朝,一將而佩四鎮之印者,僅王忠嗣一人!

因為,王忠嗣出身非同普通,他是李隆基收養的“假子”,也就是義子、乾兒子。

這裡就是四鎮節度使王忠嗣的帥府,他號令極嚴,凡有號令,部下莫敢不遵。

這個出去的大漢就是名垂千古的哥舒翰。他本是長安市中馳名的俠客,任俠負氣,解人急難,直到四十歲時,這才仗劍西北當兵,投入王忠嗣麾下。王忠嗣發明他的才調,把他汲引發來,成為王忠嗣的左臂右膀。

帥府外,眾將拿到軍機,一臉的憂色,快步而去,行色倉促。

唯獨王忠嗣以為這是天賜良機,唐軍應當主動反擊,攻打玉川。這發起立時遭到諸將的反對,因為吐蕃讚普親身到來,集結在玉川的吐蕃軍隊那是好幾萬,並且滿是吐蕃的精銳,唐軍固然善戰,也不好打。

“無妨。”王忠嗣一揮手,禁止哥舒翰說下去,道:“即便丟官削爵,我也不會打這一仗。”

xxxxxx

李隆基譭譽參半,先人對他的評價批駁不一,有一點是分歧的,那就是玄宗朝人才濟濟。

王忠嗣伏案批閱軍務,極是專注。他批閱軍務很快,一目十行,堆得老高的軍務很快就給他批閱一空,身邊的親衛見怪不怪,他每批閱一本,就拿走傳下去。

究竟證明,王忠嗣不但仗打得好,另有識人的目光,哥舒翰真名將之才。

這事冇有獲得諸將的支撐,王忠嗣卻冇有放棄,他帶領三百懦夫,翻山越嶺,日夜兼程,趕到玉川,對吐蕃俄然建議進犯,打了吐蕃一個措手不及,斬首數千。

吐蕃讚普倉促而逃,引為奇恥大辱。

被王忠嗣汲引並且重用的還馳名將李光弼。

一將而佩四鎮之印,這在全部唐朝汗青上從所未有,就是李靖、徐懋功這些建國功臣也冇有這份殊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