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兵們一邊把李昌國拋起,一邊喝彩。
唐朝汗青上,不乏典範戰例,象李靖夜襲陰山、裴行儉大戰黑山、蘇定方滅西突厥、李靖大破吐穀渾……這些大戰唐軍獲得了光輝的戰果。
守兵們齊聲恭賀。
這還真把李昌國給問住了,當時儘管殺,隻想著來多少殺多少,那裡記得殺了多少。
此次攻打戍堡,小勃律和吐蕃一共出動五百軍隊,是戍堡兵力的十倍,這是極大的兵力上風。雖說打到現在,小勃律和吐蕃傷亡慘痛,死傷過半了,如果他們狠下心,決死一戰的話,還是大有可為。
戰役不是講究小我武勇的處所,而是在於團隊的英勇,李昌國英勇無敵,堵截仇敵的退路,能夠節流更多的兵力追敵,才獲得全殲的光輝戰果。
若不是李昌國扼守在要道上,唐軍不成能全殲來犯之敵,必然會有很多仇敵逃脫!
上至火長康德,下至淺顯守兵,都是如此以為!
康德感慨無已,衝李昌國抱拳見禮:“李什長,你立下如此大功,高升是必定的,我在這裡恭喜你了!”
康德是戍堡的火長,他的官最大,按理說應當把他拋起來,但是誰都明白,若不是李昌國的話,他們不成能獲得如此戰績,這份光榮應當屬於李昌國!
唐軍感覺再殺下去已經冇多粗心義了,收刀以後,不住鄙夷,各種欺侮姓的話語連綴如同長江大河,滾滾不斷,刺耳之極。但是,小勃律和吐蕃兵士聽在耳裡,倒是冇有任何反應,他們已經麻痹不仁了。
在費雷這些守兵的共同下,李昌國給拋了起來,比及李昌國落下,再接住拋起。
此戰,李昌國他們總計斬殺仇敵兩百四十七人,餘者全數被俘,這是一個不錯的敗仗!
若不是李昌國英勇過人,成為唐軍鋒利的矛尖,衝殺在前,擊垮了仇敵的鬥誌,擊潰仇敵的軍心,唐軍斷不會勝得如此輕鬆!
而小勃律和吐蕃兵士早就喪膽,冇有涓滴還手之力,隻要任由唐軍搏鬥的份。冇多大工夫,漫山遍野都是屍身,鮮血把山塬染紅了。
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守兵們又是一陣驚奇。
這一仗與這些典範戰例比起來,差得很遠很遠,不過,李昌國他們是以少勝多,以寡擊眾,以戔戔五十人與五百來犯之敵交兵,獲得如此戰果,這是一個驚人的成績,誰能不歡樂?誰能不鎮靜?
康德打馬來到李昌國身邊,未語先笑,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大拇指一豎,讚不斷口:“李什長,你真是英勇過人呀!我曉得你很英勇,就是冇有想到你是如此的英勇,你曉得你斬殺了多少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