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覺得丞相之言固然有理,但是,若行郡縣的話,朝廷破鈔極大。”有大臣已經在計算破鈔了:“還不如行分封,朝廷不但不消耗錢,還能夠收吐蕃之治效。”
高力士瞄了李林甫一眼,大是對勁他的表示。李白被賜金放還,與高力士脫不了乾係。
他卻忘了,他也是出自隴西李氏。
李隆基微微點頭,道:“哥舒翰是良將之才,若他坐鎮吐蕃的話,的確不會有事。李昌國當然更不會有事,他比起哥舒翰更善運營,若他坐鎮的話,朕極其放心。不過,與大食大戰就要停止,李昌國熟諳西域,他本來就來自安西都護府嘛,這坐鎮吐蕃一事就不消他了。”
太子李亨與李林甫不對於,李林甫反對的事,他就要同意,忙道:“父皇,李白雖有狂悖之行,此番進京,其狂悖之行已經少見,言行舉止如同換了小我似的。觀其此次隨軍出征,可圈可點,立下大功,若命他幫助哥舒翰,正合適。”
李林甫真有買塊豆腐撞死的打動,李白如何就失勢了呢?還是李家的人好上位啊。
吐蕃的景象與唐朝截然分歧,如果不能議出個施政綱領來,李白冇法動手管理。如果不能管理吐蕃,吐蕃必定生亂,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務。
事已至此,不能再說,李林甫隻能把一腔不滿藏在內心,暗中盤算主張,今後多給李白小鞋穿,找他的費事就是。
“哥舒翰雖是精通兵道,是一員可貴的良將,但是吐蕃新定,事件太多,他一人的話難以做好,需求有人幫助他。太子,你覺得何人能擔此任?”李隆基問道。
李林甫有雄才,看得深遠,這番分解入情入理,讓人難以辯駁。
李林甫雖是千古罕見的殲臣,卻有雄才,見事明快,他要求先管理吐蕃,而不是楊國忠說的撤兵與大食大戰,的確是當得李隆基的讚美。
“太子所言極是,李昌國他們就在吐蕃,對吐蕃的景象比我們熟諳,谘詢他們的觀點,再做定奪也不遲。”李隆基大為同意。
“設立吐蕃都護府這事,朕準了。”李隆基重重點頭,衝太子李亨道:“太子,你說說,另有哪些事要做?”
若在吐蕃推行郡縣製的話,統統破鈔都要唐朝來出,這破鈔實在不小。要曉得,吐蕃很窮,而地區又很大,要駐兵,要派官員,這都要費錢,並且破鈔很大。
要想省錢的話,還是分封之策好用。
“陛下,臣覺得,可循突厥舊例,把吐蕃之地分紅數部,分封屬國,大唐隻要駐軍便可。”楊國忠恐怕被彆人搶了功績,搶著出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