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淵期間,曾經議定太原起兵的功績,前三名是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以後是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柴紹、唐儉始,殷開山、劉世龍等一共十四人。而在李世民李世民期間,曾經重新排定太原起兵的功臣名次,以劉文靜第一,裴寂第二,以後是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本來的第三名(李世民忽視)長孫順德變成了第八名,以後是柴紹、羅藝、趙郡王李孝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李績、劉弘基等四十四人。李淵期間排名第四的劉弘基很慘,落到了十六名。為甚麼會有如許的竄改?很簡樸,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些親李淵李建成的人被李世民的親信擠到了前麵。從古到今,政壇上最看重的就是站好隊,跟對人。其彆品德,才學都是主要的。
春季,正月,李世民依例祭奠太廟,在東郊行種田禮。
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貞觀三年說來就來了,像春女人一樣,不打個號召。≥
這點李世民當然清楚。期近位的第二年,李世民去南郊祭奠,號令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他共坐一輛車。裴寂很惶恐,表示不敢同坐。李世民說:“你有幫手我李唐建國的大功績,而長孫無忌也能儘儘力幫忙皇室,除了你們兩小我,誰另有資格和我同乘一輛車?”因而裴寂隻能上車。
此次李世民不想放過裴寂,他列舉的四大罪行中,“恚稱國度之興皆其所謀”是李世民最不能容忍的。但是朝廷大臣很多想李世民討情,包含李世民的一些近臣。最首要的啟事就是裴寂是大唐建國功臣,殺裴寂有損李世民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