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鄭剛令和李日知洗漱結束,吃了早餐以後,便一起歸去六分醫館,兩人不急著趕時候,便走路去,一大一小邊看街景,邊走路消食。
鄭氏看李日知轉頭,忍不住用手帕擦了擦眼淚,李正純在旁看著,道:“等過半個月的,我們就去書院看他,到時考較一下他的功課,有冇有貪玩甚麼的!”
兩人分賓主落坐,李日知躲到了鄭剛令的身後,怕李正純經驗他,他最怕囉嗦,特彆是那種我有理,不管是甚麼理,總之理是我的,這類囉嗦太華侈時候,並且冇甚麼意義,他感覺他爹李正純就是這類人。
把事情說完以後,鄭剛令道:“為了不遲誤日知的學業,我感覺把他送到商陽書院還滿合適的,我熟諳他們山主,憑我這張老臉,讓他出來讀書,應當不如何困難。”
李日曉得:“那就奇了,既然咱家付得起學費,不叫學費叫束脩,那為甚麼孃舅還要憑著臉,才氣讓我進書院讀書呢?”
在李日知方纔分開醫館大門,走到第一個街頭拐角時,他道:“孃舅,我娘是不是還站在門口,向我們這裡望呢?”
因而乎,在完整不收羅李日知定見的前提下,李正純和鄭剛令就決定送他去商陽書院讀書了,然後就是家宴,李正純和老婆鄭氏,加上李日知和鄭剛令,一起吃了頓飯,便決定過幾天由鄭剛令親身送李日知去退學了。
鄭剛令笑道:“那可不是,要說調皮嘛,在日知是有一點的,不過,他有推理的本領,這是我剛發明的,安然你之前有冇有發覺?”
李正純連連點頭,確切是這麼回事,大唐越來越正視科舉了,特彆是進士科,升官快,也更得天子的信賴,如果想讓兒子有個好前程,那考進士是完整精確的挑選。
他們說的商陽書院,是在滎陽縣城南邊五十裡外,依山傍水,風景美好,百餘年前有一名王謝鄭家的大儒在此講學,從當時起商陽書院便開端著名起來,經曆數朝,飽經戰亂,但還是是滎陽最馳名的書院,王謝後輩大多來此肄業。
鄭剛令哈哈大笑,道:“這兩天衙門裡出了點兒事,都是日知給出主張處理的,我說出來,讓你批評一下,你是他的父親,理應對他最是體味。”
李日知倒是冇傳聞過商陽書院,他驚奇隧道:“爹,商陽書院,那是個黌舍吧,那邊的學費很貴嗎,咱家付不起嗎?”
李正純道:“可不是麼,明天我連著接了四小我了,有兩個是真有病了,其他兩個便是來買必男丸的,我還得衝他們解釋,這藥丸是我兒子最開端製作的,但我不能包管這東西必然有效,成果他們還不信,竟然感覺日知纔是好大夫,這可真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