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命令,當即拆毀洛陽北邊黃河之上的河陽橋(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禁止叛軍,從北麵打擊東都洛陽。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九日淩晨,安祿山出薊城南門,再次檢閱了軍隊,並停止誓師,以討楊國忠為名出軍。
單父縣尉賈賁,率吏民殺死了燕軍大將張通晤。
9
封常清無可何如,無計可施,隻得丟棄東都洛陽,西奔陝郡,與金吾大將軍副元帥高仙芝一道,退守潼關。
情勢對大唐朝廷更加倒黴。
在這短短的三十五天時候內,安祿山就節製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
6
安祿山在東都洛陽,忙於做著即位稱帝,建立大燕帝國的各種籌辦。
大唐各道援兵,垂垂地雲集西京長安,加強了長安和潼關等地的守備。
南陽郡節度使魯炅、虢王李巨等,扼守南陽等地,屢敗叛軍,叛軍不得南下江漢。
安祿山見情勢越來越倒黴,隻好與智囊大將們商討,籌辦放棄洛陽,走歸範陽。
平原郡太守顏真卿,與常山太守顏杲卿,東西聯兵抗敵,殺死了叛將李欽湊、高邈,活捉了何千年,翻開了土門。
5
安祿山來到陳留郡,瞥見河南道所屬各郡縣,都張貼有朝廷賞格購其首的榜文,不由勃然大怒。
“諸位,如有建議,務必向本帥奉告。
定洛陽為都城,以範陽為東都。
見到被俘的北京(太原)副留守楊光翽等官吏,安祿山大喜。他裝著非常氣憤的模樣,怒不成遏地厲聲責備楊光翽道:
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一日,安祿山於洛陽,自稱雄武天子,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
安祿山殺了崔無波,留其大將武令珣,保衛滎陽。叛軍主力兵鋒,指向東都洛陽。
叛軍所過州縣,有的望風崩潰,有的開城出降。一起之上,叛軍所向披靡,進兵非常敏捷。
太原當時是是大唐帝國的北京。
10
安祿山乘勝西進滎陽(今河南滎陽)。
因而,河北十餘郡,再次殺賊守將,而降。
7
保衛盔甲庫的將領,竟然回絕了封常清支付盔甲的要求。封常清的將士,竟然冇有獲得完整、安穩的鎧甲。
安祿山命令設置了丞相稱朝官,開端停止統治。
崔無涉及官將,儘為叛軍所虜。
安祿山命其大將崔乾祐,屯兵陝城,窺視潼關。而弘農、臨汝、濮陽、濟陽和雲中等郡,也接踵陷於安祿山叛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