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感覺楊慎矜聽話,好用,對他更加親信,因而想將楊慎矜破格擢升,成心讓他代替太子殿下的親信韋堅的位置,以剪除殿下的羽翼。
歇了一下,李泌又講了下去。
在與吐蕃軍的作戰中,皇甫惟明連戰連捷,建功心切,遂決定率廓州(治化隆,今屬青海)軍,向吐蕃所占重鎮石堡城,建議進犯(又稱鐵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
‘先生啊,我也清楚陛下的心機。
隴右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從西北邊陲駐地,來到了京師長安,朝拜天子。
微臣建議,不如陛下遣使,往視金城公主,因與讚普麵約通和,令其頓首稱臣,永息邊疆,此永代安人之道啊!’
“先生,你究竟在想甚麼呢?為甚麼講到半途,就俄然不講了呢?”李瑞俄然問李泌道,打斷了李泌的深思。
十仲春二十七日,吐蕃大將莽布支,再率三萬餘人馬,與皇甫惟明部交兵。
一陣陣揪心的陣痛,在李泌心內沸騰。李泌血脈收縮,非常衝動的情感,再次油但是生。他的報告狠惡了起來。
以是,殿下對皇甫惟明的豪情,一貫和諧。二人的乾係,也非常友愛、密切。
禦史中丞楊慎矜,首鼠兩端。他見風使舵,這時候也插手了奸相李林甫的陣營,成為了李林甫個人的一員得力乾將。
“常言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管如何明智的人,隻要被矇蔽,被棍騙,或者利慾薰心、唯利是圖,都會變得利令智昏,昏聵胡塗,是非不明,善惡不分。
皇甫惟明和內侍張元方二人至吐蕃,對讚普和金城公主說瞭然來意。
天寶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親身帶領兵馬,自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樂都)解纜,長途奔襲,推動千餘裡,向駐守洪濟城的吐蕃軍建議了打擊。
殿下與李林甫、武惠妃諸人樹敵的啟事,就在於此。總而言之,就是來自於對太子之位的爭奪。”
天寶四年(745年),皇甫惟明帶領雄師,進至石堡城後,當即展開狠惡的攻城行動。
4
2
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用長途奔襲的戰術,曾經攻占過石堡城。
天寶四年(745年)年底,皇甫惟明再次進軍,取得勝利,遂上書朝廷,籌辦進京獻俘。
天寶元年十一月(742年),吐蕃雄師違背盟約,進犯隴右地區,皇甫惟明當即率軍迎擊,在青海大獲全勝。
或許就是如許,陛下纔會對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與太子殿下的明爭暗鬥,對太子殿下的毒害,睜隻眼閉隻眼吧!”李泌猜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