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_第二百一十六回 壯誌未酬身先死 神機妙計澤後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貞元十年(794年)六月十二日,李適任命祠部郎中袁滋,為冊南詔正使,護送異牟尋的弟弟湊羅楝一行返國,賜給南詔王國國王異牟尋以銀作底的金印,印文稱作“貞元冊南詔印”。

起先,在李泌的建議下,德宗天子早在貞元元年(785年)四月,特派寺人楊良瑤等,充當聘國使,由廣州海路,出使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停止盟好活動。

吐蕃雄師將領,千萬冇有推測,疇前的友軍南詔,會俄然變成仇敵。

南詔王國國相鄭回,也建議南詔王異牟尋道:

10

蜀地、雲南邊疆的西南夷部落,紛繁震服,西川前去雲南的門路,重新開端通暢無阻。

劍南西川節度巡官崔佐時,體味到南詔王異牟尋躊躇不定,忐忑不安的心機,欲果斷南詔王,迴歸大唐的意誌,因而心生一計。

吐蕃使節倫啟端見狀,隻好不再扣問。

在數說了苴夢衝的背叛罪過,詰問苴夢衝為甚麼叛離大唐的啟事後,韋皋判定命令,將背叛酋長苴夢衝,斬於琵琶川,立次鬼主樣棄等,為部族首級。

自此今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每進犯的敵軍城池,冇有一個不被唐軍篡奪。

韋皋決定,當著西南夷蠻族酋長之麵,審判苴夢衝。

吐蕃王國棄鬆德讚讚普、大相尚結讚君臣,才勉強同意。

我們南詔是誠信之邦,豈能夠做不誠不信之事呢?敬聽諸君之言。”

“虜墜死崖穀者不成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

李泌歸天那年下半年,貞元五年(789年)的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在蜀地邊塞州郡等地,與吐蕃王國軍隊的又一次大戰,再次開端了。

3

冊南詔正使祠部郎中袁滋一行,感慨萬千,袁滋順勢,鼓勵南詔王異牟尋說:

貞元十年(794年)正月,劍南西川節度巡官崔佐時等使節,順利來到了南詔王國的都城苴咩城。

不久,羌女王湯發憤、白狗王羅陀、弱水王董辟和等九王,紛繁上京,朝見大唐天子。

南詔王異牟尋,早就對吐蕃王朝懷有貳心,但也不敢公開與吐蕃王國斷交分裂。

貞元七年(791年)十仲春十一日,吐蕃王國第五代讚普棄鬆德讚,調派吐蕃王國使者倫啟端,前去責備南詔王異牟尋。

數年以後,本來被吐蕃軍隊侵犯的大唐王朝邊塞州郡,也大部被唐軍光複,重新迴歸唐朝廷管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