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橫刀行之扶餘亂_第52章 偷渡者馬十二(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元鼎走到方文君身邊,道:“耽羅是個島國,為何他們的船上豎著白馬旗?”

很快,樸太義就在一眾隨員的簇擁下下船登岸,與岸上驅逐的官員親熱扳談。

元鼎想了想,鮮卑立國浩繁,段氏、慕容氏、宇文氏崛起於遼西,拓跋氏崛起於關外,段氏在西晉時便顯赫一時,而後是建立燕國的慕容氏、建立代國和北魏的拓跋氏;宇文氏雖未建國,倒是西魏、北周、前隋三朝皇後的孃家,顯赫一時。要說離半島比來的鮮卑國度,不過乎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五國,此中離耽羅島比來的,當屬在山東立國的南燕,因而道:“從成山港渡海來此,不過數日航程,想必當年有很多人不肯南麵稱臣,這才流落外洋。”

元鼎道:“倒是跟百濟有幾分類似,都是外來的和尚占了本地的廟。不過外來的和尚畢竟人少,總不能把不聽話的十足乾掉吧?”

方文君螓首輕點:“那是因為來到耽羅島的鮮卑人本來職位就不高,情願為儲存去融入到本地;而南下征服馬韓的是當年扶餘國最精華的一支,他們不肯本身崇高的血緣被卑賤的三韓土著異化,這才隻在貴族間通婚,乃至製止百姓學習扶餘話。不過扶餘人的保守並非冇有事理,像鮮卑那樣主動融會,成果就是落空本身的種姓和血緣;他們挑選回絕融會,就是想讓純種的扶餘人傳承下去。傳了幾代人後,兩邊就在島上建了州胡國。以是呢,耽羅島上的國度該當是州胡國,而非耽羅國。白馬旗是州胡國的國旗,申明鮮卑人並冇有忘本,也想把本族的精力傳承下去。”

扶餘堯本來在船艙裡練習方文君教她的那些打扮本身的體例,成果弄來弄去老是不得方法,便出來透透氣,正都雅見方纔那一幕。眼看著元鼎和方文君並肩往前走,扶餘堯心頭一陣沉悶,便朝沙吒相如揮揮拳頭,道:“滾遠點,少在本女人耳邊聒噪!”

跟著旗艦船長的號令,三條船上的旗手接連打出籌辦泊岸的旗語,並降落航速,從先前的三船縱列變成旗艦和戰艦在前,補給艦在後的品字形。樸太義的隨員們也各司其職,將都督大人的全部行頭都搬出來,開端登陸籌辦。很快,兩條劃子從港區駛出,快速朝官船靠近,亮出了繡著白馬的旗號。百濟旗艦也放下一條劃子,兩名海員盪舟載著通譯與劈麵的一艘劃子接舷。兩邊相互確認身份後,劈麵的小吏朝通譯行了個禮,便叮嚀劃子掉頭,在百濟船隊火線帶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