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新羅使團高低才以為,即便在大唐境內脫手,隻要不是全數殺光,大唐礙於與新羅的盟友乾係,也隻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頂多怒斥幾句,不會過於究查。至於怒斥,官樣文章罷了,誰又會在乎?大唐在海東隻要新羅一個盟國,又豈會真的翻臉。
通衢還是巷子,跟打賭一樣,決定擺在麵前,總要選一個。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樸金剛聽他一喊,心下大喜,國牟成那老匹夫公然在車裡,雙手背身一抄,“唰”的亮出兵器,竟是一對長約兩尺、鋒刃向前曲折的奇特兵刃――吳鉤!吳鉤流行於中原戰國期間的吳國,可劈可劃,能有效禁止是非劍器,還能削斷長槍的槍頭,非常適稱身材矮小但法度矯捷的南邊人利用。當年金庾信看樸金剛身材不高,卻狠辣靈動,便傳了他這類已很少有人利用的鋒利兵器。
弦響,悶哼聲起,衝在最前麵的幾個殺手中箭倒地。
黑齒常之見狀,挺槍躍馬,帶著幾個親信騎士繞到車隊背後,迎著第二撥殺手,馬槊狠狠揮出。
“唐人?!”黑齒常之又驚又怒,竟然是唐人前來攻擊,莫非是大唐朝廷派來的?可大唐朝廷給他的印象是從上到下充滿著自傲、傲慢與漂亮,應當不會也不屑對一個鄰邦小國下此黑手。而能過變更幾十名高階殺手之人,必然不是等閒之輩。是誰在背後把持統統?
樸金剛見黑齒常之被拖住,幾輛馬車的防衛變得薄弱,當即起家,一揮手,帶著最後一撥殺手衝出密林。
“殺!”殺手們見他勇猛,便分出更多人手前去圍攻。百濟軍人中有很多都是黑齒常之帶來的仆人,他們見少主被圍攻,立即放開馬車,組隊朝黑齒常之挨近。
風過,身前及兩側密林中傳來輕微響動,殺機畢現。
為此,樸金剛做了充沛的籌辦,不但搶先踩點,選定伏擊線路,還重金雇傭了一批大唐江湖妙手,獨一的題目,就是百濟人會不會從這條路顛末。從淄州到青州有大小兩條路,通衢便是橫穿山東半島的官道,間隔較近,且平坦寬廣,合適大隊人馬通行,來往行商旅人浩繁,不時還會有大唐官差顛末;巷子遠了近二十裡,還從密林中穿過,除了海邊那些鋌而走險的私鹽估客,極少有人問津。
見血了!前麵的殺手大怒――我等大唐豪俠,竟然傷在戔戔番邦兵丁之手,本日若不勝利,將來還如安在江湖上安身!
“嘩啦啦!”麵對突如其來的伏擊,車隊兩側的百濟軍人表示出了老兵應有的沉穩與自傲,紛繁亮出兵器,兩三報酬一組散開,結成戍守步地,護在中間幾輛馬車四周。他們的敵手,則是樸金剛花重金雇來的江湖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