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火尋口,根基就是吐火羅的權勢範圍。
到了碎葉水,已經是極西極遠之地,再往前的話,沿著大唐通往西域的商路,便能看到安眠、大宛和月氏等國,左手邊方向是蔥嶺。
蘇大為一手帶著數百唐軍,兩萬餘胡人主子,便敢在田野與突厥小王咥運正麵決鬥。
蘇大為喃喃自語。
按後代誌怪小說西紀行所載,起碼是十萬八千裡。
蘇大為思及此,不由悠然神馳。
畢竟想要支撐一支雄師,賦稅後勤耗損驚人。
找到突厥人的主力,大量毀滅他們的青壯人丁。
在吐火羅與波斯之間,另有廣袤的計謀騰挪空間。
如果此次未能突破突厥王庭,突厥人持續向西逃的話,將顛末阿姆河,看到火尋口。
而後續的主力唐軍,程知節與王文度,也終究跟了上來。
全部七八月份,以蘇定方和蘇大為為首的唐軍都在進兵,不竭向進步兵。
不久前,蘇大為收到來自咥運一方的秘信,信中稱之前戰事迫不得已,身邊有沙缽羅可汗親信如此,不得不做出姿勢。
經他一手鞭策,征西軍現在的局勢,已經與本來汗青有所偏離。
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都在這一塊地區。
全部西突厥的地區,從後代蒙古跨過金山山脈、蔥嶺山脈以及天山山脈,是縱橫蒙古、新疆到、中東地區的龐大帝國。
不但大唐想畢其功於一役,沙缽羅可汗,也是如此想。
並且在信中,咥運將突厥人的行軍線路,及阿史那賀魯的計謀,一一奉告蘇大為。
但是實際上,咥運就偏這麼做了。
而王文度,時隔不到半年,又參與到接下來大唐征高句麗、百濟之戰。
後代有巨人曾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細心想來,應是咥運感遭到蘇大為的威脅,想嚐嚐能不能藉機撤除,同時又想誇耀突厥人的武力,令唐軍心存顧忌,最好知難而退。
突厥如果能續命一波,那咥運另有幾分機遇。
多少年後,大唐名將高仙芝將在那邊,與來自波斯的雄師,展開“恒羅斯之戰”。
以是他供應的諜報,大抵率是真的。
咥運身邊有阿史那賀魯的親信做監督倒不出奇,但如果說前次一戰,純粹是為此,那就太欺侮人智商了。
唐軍所過之處,草原各部望風而降,所統領的胡人主子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