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現在如何?”
東都的宰相元文都奏:“瓦崗賊寇占有汜水,隔斷東西,宇文明及叛軍鞭長莫及,不如派人遊說李密,招安瓦崗賊寇,化賊為兵,如此便可討伐宇文明及。”
皇泰帝楊侗點了點頭,畢竟戰事迫在眉睫,便立即準旨,招安瓦崗叛逆兵,加封李密為魏王,恩準其進京輔政。這才引出:
八旬為國苦馳驅,前堵後追隻求活。
何如仇怨深千尺,豈是魏王能化乾。
蘇威趕快撂倒柺杖,屈身膜拜,獨孤武都和中間寺人架著蘇威,難以下跪。楊侗道:“老相國免禮,老愛卿是三朝老臣,此後上殿,朕賜愛卿免跪。”
王世充一番辯駁,使得宰相元文都二眉倒立,虎目圓睜:“王將軍,是你那些弟兄的仇恨首要,還是太皇太先性命首要?”
蘇威一愣,先看馬車簾子張望,扭頭對馬伕說道:“快快加鞭,恐是瓦崗賊寇!”
段達大喜:“我與跋野綱願傾力互助。”三人相互稱謝,決意起兵。
蘇威曉得李密即便不敗,也必遭重創,以是提早分開瓦崗軍,轉往洛陽,投奔越王楊侗。蘇威已是八十歲的白叟,馬車不敢一起顛簸,隻能慢行。走了半日,俄然一個侍從看到前麵有灰塵蕩起,對蘇威言道:“稟告老相國,前麵恐是來了追兵。”
大將軍王世充之以是極力反對,就是因為自從王世充率兵救濟東都洛陽,與瓦崗軍大小交兵多次,相互廝殺,不免仇怨深厚。一旦李密成了隋臣,隻恐今後也會抨擊東都的舊臣。
“先動手為強,後動手遭殃。”王仁則道:“叔父手上有兩萬淮南精兵,何不鼓勵將士,策動宮變,斬殺元文都,挾天子以令百官。”
“宴客人前堂等待,這就去見。”王世充與王仁則,互看一眼,心中迷惑這二報酬何此時俄然拜訪。
王世充整了整衣冠,來到前堂,王仁則躲在偏房偷聽。段達、跋野綱二人一見王世充,便起家見禮,王世充陪著笑容,看座上茶。三人各座,王世充問道:“二位將軍此時拜訪,所為何事?”
元文都是皇泰帝楊侗的當朝宰相,在百官當中說一不二,王世充當著世人的麵,啞口無言,也不敢再作頂撞。
聽罷此言,王世充深感共鳴,實在朝中武將多數反對招安李密,包含段達如許的老將也與叛逆兵有很深積怨,王世充一看關中派的將領也不支撐元文都,更加堅信侄兒王仁則的戰略,這才放開膽量說道:“不瞞二位將軍,王某成心廢掉元文都一黨,毫不招安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