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生不如死的斛斯政,各國使者和文武大臣,多少有些心生顧恤,唯有隋煬帝眼露凶光,狠聲問道:“冇想到吧,即便你與楊玄感、魚俱羅那些人裡應外合,堵截軍糧,但是得勝的還是是朕!”
一看隋煬帝還是急於彰顯功勞,又是伉儷二人剛和好如初,蕭皇後固然滿腹憂愁,但也不再諫言隋煬帝,衛文升雖說心中無法,但是隋煬帝執迷不悟,也隻是領旨退去。這纔是:
斛斯政被軍人押送出去,吊掛在金光門一側的紅漆立柱之上,比及中午三刻,豔陽高照,日光炙熱,隻見隋煬帝帶領萬國使者和文武百官,一起來到金光門前。
殿前侍衛取出上百張大弓,分發給百官,那些個武將二話冇說,搭弓上箭,“嗖嗖嗖……”幾時支亂箭,一起射出,斛斯政瞬息間斃命。那些個文官,有會射的,有不會射的,射中射不中的,也都跟著射了一箭。
李淵道:“啟稟娘娘,雁門郡傳來緊急軍情,榆林賊盜郭子和,勾搭突厥,企圖謀反。突厥兵馬正趕往雁門關而來。”
禍從金口玉言出,隻歎後患更無窮。
說道江山社稷,蕭皇後心中痛苦,莫然說道:“哀家雖為皇後,卻不能津潤萬民,母範天下,真是忸捏呀,連你這個忠臣,都保不住。”
看著天子不納忠告,張衡更加焦急,雙膝前挪幾步,言道:“陛下明鑒,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懸之危,倘若再征高麗,必將誤國誤民,後患無窮。”
蕭皇後聞聽,大驚不已,汾陽宮往北不遠便是雁門郡,突厥南下,危急禦駕,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化。
“自陛下三征高麗以來,又有五路反賊,起兵造反。乃是齊郡左孝友,離石郡劉苗王,汲郡王德仁,延安劉迦論,扶風唐弼。”
想到少年之時的來往,隋煬帝這才稍稍息怒,準予蕭皇後代為傳旨,賜張衡自裁。這纔是:
看朝堂百官無人敢言,更無人建言獻策,隋煬帝問道:“諸位愛卿,各位使節,朕攻無不克,戰無不堪,唯有高句麗出爾反爾,出兵討伐莫非不對麼?”
看著隋煬帝誌在必奪,而張衡卻愣了半晌,才抱拳言道:“陛下武功武功,賽秦皇、勝漢武,何必為小小高句麗,牽腸掛肚,窮兵黷武?”
此言一出,百官瞠目健壯,使節驚奇萬分,隋煬帝看了看世人神采,目光鋒利,說道:“朕欲再征高句麗。”
“胡說八道!”隋煬帝怒道:“滿朝文武,誰敢進諫?天下子民,誰敢不從?張衡賊子,危言聳聽,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