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_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屈突蓋擒賊複潼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可韋福嗣不像先前的皇甫無逸、陰世師,此人是一心反對隋煬帝暴政,心中支撐造反的楊玄感,憐憫叛逆的老百姓。

斛斯政道:“我們還是從長計議,想想退路吧。”

楊玄縱二番出馬,陰世師提槍相迎,陰世師心想衛文升命我詐敗,但也需分誰,楊玄縱這兩下子拳腳,我若都打不過,豈不被叛軍看出馬腳,以是必先勝一陣。二人大戰了三四個回合,楊玄縱一個不留意,便被陰世師刺傷手臂,血流不止。

眾臣感覺也是,又是一陣商討,樊子蓋言道:“臣有一計,可令叛軍兩麵被動。”

皇甫無逸與楊玄縱二人,不容分辯,走馬盤鬥,這楊玄縱技藝並非高強之輩,皇甫無逸反倒虛晃兩槍詐敗而逃。楊玄感見官軍敗退,心中大喜,對麾下將士喊道:“乘勝追擊,全在本日。”遂率叛軍發兵西進。

再說隋煬帝的兩路救兵,屈突通兄弟,來護兒父子接踵趕到東都洛陽。蕭皇後得知救兵已到,內心如同一塊石頭落地,帶領東都群臣,出城犒勞將士。

楊玄感聞聽此言,躊躇不語,究竟戰或不戰,且看下回分化。

考慮半天,楊玄感采取斛斯政之計,言道:“不如就先去弘農,休整兵士。”

正在進退兩難之時,得知潼關失守,李子雄被擒,楊玄感頓時惶恐。楊玄感立即調集世人,齊聚中軍大帳,楊玄感道:“潼關失守,已無後路,眼下之計,唯有決鬥。”

楊玄縱言道:“乳臭未乾,待我擒他。”

“唉,”楊玄感慨道:“如果早聽智囊之言,取上策或中策,何至於本日進退兩難。”

李淵道:“衛大人率精兵守大興,末將率一起兵馬受弘農,再遣一軍守潼關,全軍成犄角之勢,互援互應。”

“哼!”李子雄瞪了斛斯政一眼,底子不作理睬,氣沖沖而去。

楊玄感派兵佈陣,本來覺得攻取潼關要大戰一場,冇想到城門大開,不見兵士,隻見韋福嗣素裝布衣乘馬而出。韋福嗣頓時施禮,言道:“內史舍人韋福嗣見過楊將軍。”

一旁的斛斯政也有一計,言道:“大興重兵戍守,西蜀路途悠遠,不如先取弘農,休整兵士。”三小我一人一戰略,使的楊玄感擺佈扭捏,舉棋不定。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裡愁。

再說楊玄感率十萬叛軍又行一段路,正遇衛文升馬隊,為起首鋒官長的麵如白玉,劍眉雙挑,目若朗星,身長七尺不足,年紀二十歲的年紀,頭戴八楞卷沿荷葉盔,身穿鎖子烏金甲。胯下青驄馬,手中渾鐵點鋼槍,此人名叫皇甫無逸,恰是當年漢王楊諒造反時,皇甫誕之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