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芳曉得,當時文天祥、張世傑提出三宮浮海,陳宜中以為是官家欲棄百萬子民於不顧,將愧對先皇,便各式勸說,加上先前已有轉移未果之事,使得謝太後終究放棄。
“可為甚麼元軍破襄陽後,我朝還會有那麼多的官員、守將直接投誠呢?莫非他們貪恐怕死、甘心甘心?本王覺得,關頭在於人的信心,看不到大宋答覆的但願,或者在一些人的內心,國之將亡,社稷將破,他們不肯意為一個即將亡國的王朝陪葬。信心缺失,一觸即潰!”
“目前,伯顏已在皋亭山,此人智略過人,用兵策劃,統二十萬雄師如同一人,自鄂州之戰以來,已占我大宋三十六府、一百餘州、七百餘縣。現重兵圍城卻遲遲不攻,隻受降,不納臣,為何?實則有四,一為以逸待勞我勤王之師。二為臨安繁華,財產無數,已為其囊中之物,何必毀自家財物。三為臨安乃行在,我大宋子民氣中所向,若把臨安逼降,則如扼我等喉結,致沮喪失節,永將臣服。四為挾官家以詔諭各地投降,則元軍將兵不血刃儘得我大宋國土。”
“是的,這就是實際,目前伯顏三路雄師兵臨臨安城下,隻等我們投降。但是,我們廣南兩路、福建路、江南兩路、另有很多州縣都在我大宋手裡,大宋子民何止千萬,軍需設備和戰船另有很多,蒙元纔多少人,我們能放棄嗎?隻要我們抖擻,不懈對峙,那麼大宋的鼎祚必將持續千年。”
“現在,我們的上風地點,一是兵力尚在元軍之上,二是海軍仍可與元軍對抗,三是子民仍奉我大宋正統,兵民纔是勝利之本。”
“隻要我們的信心未滅,文臣就會捨生取義,武姑息會捨生忘死。一寸江山一寸心,我們能夠豎起大旗,動員統統力量,將民氣集合起來,形成全民皆兵之勢,本王信賴,星星之火,能夠燎原,我大宋不會亡。”
“至於星星之火能夠燎原,本王無妨奉告大師,前夕,太後已將趙昰、趙昺兩位皇子分立為王,並已安然撤離臨安城,目前正在趕往婺州和溫州。這就是我們大宋儲存的星星之火,即便臨安淪陷,將來勤王之師複興,何不至於構成燎原之勢?”現現在趙德芳也隻能如許解釋了。
“蒙元乃是外族,其內部兵力分為四類,蒙前人、契丹人、金人和北方漢人,最後纔是投誠疇昔的南人。蒙前人高高在上,攻城破地都是先用漢人,本色上是漢人在與漢人打,蒙前人坐收漁利。他們是粉碎者,為天下所不齒,每攻破一地,儘擄我子民,將財物洗劫一空。多少漢人女性被欺侮致死,多少漢家夫君被擄後生不如死,豬狗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