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次平南唐的經曆,石韋此次批示起醫團來,能夠說是輕車熟路。
遼人馬隊南下極快,當石韋跟著天子所率的六萬禁軍主力到達真定府時,聞郭進所部在太原以北,白馬嶺一帶已經與遼軍相遇,正自苦戰不休。
楊延琪並非不知兵法,隻是因為身在此中,以是纔不能客觀的來對待兩國間的這場戰役。
“就是在這等兵力不敷的環境下,我宋竟將你北漢打得龜縮於太原城中,不敢出戰,而南援的遼人也數度為我所敗。現在江南已平,我大宋起傾國之兵而來,數十萬精銳之軍合擊太原。這一次,天時天時與人和,皆在我們這邊,楊蜜斯覺得,你北漢還能逃過這一劫嗎?”
此戰之初,宋軍連戰連捷,但卻久攻太原城不下,接著遼軍率數萬雄師南下援北漢,宋軍見狀,不得不撤兵而還。
楊延琪。
石韋跟從著禦駕而行,到達真定府後便按兵不動,趙匡胤要獲得郭進所部的戰況以後,方纔氣作下一步的擺設。
而現在,遼人在幽州方麵按兵不動,卻隻派了數萬兵馬進入河東山地,這一行動,已經表白了他們不敢正大宋正麵比武的膽怯。
疇前趙匡胤親征之時,多是留晉王坐鎮京師,行監國之事,而藉著這一次征北漢的機遇,趙匡胤則奇妙的分了一部分監國之權給趙德昭。
與此同時,天子趙匡胤也於玄月初,率一部主力禦駕親征趕往真定府,管束幽州方麵的遼軍,以防其大範圍西援,或者南下。
而時近玄月,遵還是例,朝廷將移往西京洛陽。
不懷美意的石韋,吃了這“閉門羹”,一時候有些愣怔。
兩重羞迫下,樊佩蘭忙道:“師孃冇事,隻是被你吵醒有些累了,我就先睡了,遠誌你也早點睡吧。”
天子禦駕親征之前,便命晉王留守汴京,命武功郡王趙德昭留守洛陽,坐鎮火線主持大局。
被石韋這般一諷,楊延琪頓時生怒。
固然石韋對於遼國的兵力深覺得誡,但他對於這場掃滅北漢的戰役,倒是充滿了信心。
聽得此言,楊延琪喜色漸斂。
以孟玄莆為兵馬都鈐轄,駐泊真定府,阻擊從東麵聲援的遼軍。
石韋接著又不緊不慢道:“當年我朝確切兩攻北漢不成,但楊蜜斯不要忘了,當時南邊未平,我國不得不分大半兵力防備江南,故每攻北漢,兵馬之數反而遠少於北漢和遼國兵力之和,這一點,楊蜜斯不得不承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