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楊再興
楊再興墓門楊再興陵寢在河南省臨潁縣天子廟鄉商橋村東,本地俗稱"楊爺墓"。該陵寢南北長238米,東西寬80米,塚高10米,周長100米。塚前有一斷碑,上刻"楊再興宅兆"五字,傳聞為嶽飛用矛尖所鐫。斷碑前有清朝以來重修墳場石碑五通。塚北無形如偃月的圍山作屏,圍山後邊建有忠烈殿,殿內塑楊再興像。
國籍:中國
傅伯星《血戰小商河》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撕毀和約,集合兵力再次攻宋。嶽飛調派李寶、孫彥與金軍戰於曹州,又調派楊再興、牛皋等領兵前去策應,與金軍大戰,大破金軍二十萬,完顏宗弼敗走。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大怒,不久以後彙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等十二萬雄師的兵力進逼郾城,在臨潁駐紮。劉錡垂危,朝廷命嶽飛前去救濟,嶽飛調派張憲等先去救濟,又調派楊再興、牛皋等漫衍經略西京等郡。嶽飛派兒子嶽雲抵擋金軍,苦戰數十個回合,金軍支撐不住。楊再興單騎獨馬突入金軍當中,籌辦活捉完顏宗弼但冇有抓到,殺死金軍數百人後返回。而後楊再興與李璋帶領三百名馬隊,分為兩隊,靠近臨潁。楊再興在小商橋同金軍遭受,楊再興與金軍大戰,殺死金軍兵士二千多人以及金軍將領萬戶撒八孛堇、千戶一百人。但終因寡不敵眾,中箭無數而死。厥後金軍獲得他的屍身,燃燒以後,共獲得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小我大要
4、汗青評價
5、陵寢
紹興六年(1136年),嶽飛屯駐襄陽以圖謀規複中原,調派楊再興到西京長水縣的業陽。郭德任安中等擁兵五萬,侵犯犯鄧州界,楊再興與張憲商討後決定采納假敗誘敵的戰略,派人與偽齊軍應戰,鴦退後,偽齊軍率軍追逐,楊再興與張憲設伏兵伏擊,殺死偽齊將領孫都統和統製滿在,斬殺敵兵五百多人,俘虜官兵一百人,其他的翅膀逃散。次日,楊再興又與偽齊軍在孫洪澗展開戰役,擊敗仇敵二千人,光複長水縣,緝獲糧食二萬石供應軍民,全數光複西京險要地區。又獲得偽齊留下的馬匹一萬匹,糧草數十萬。中原地區群起呼應。
脫脫:張憲等五人皆嶽飛部將,為敵所畏,亦一時之傑也;然或以戰冇,或以憤卒,而憲以不證飛獄冤死,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