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丞見吳驥出去,一個小小的主簿,竟然參與此等大事,他微感驚奇。但是,當他瞥見鄭太與吳驥的靠近樣兒,便無任何透露,上前與吳驥見禮。
望著何萬全的背影,吳驥眉頭一掀,似有所悟。
“你要多少?”要讓宋軍去滅盜,不給些銀子絹帛是不可的,鄭太摸索著問道。
手一揮,帶領一眾軍官,回身拜彆。
何萬全大說特說流風之盜是多麼的殘暴,就是不說他能不能剿除。
“鄭大人,這隻是弟兄們的。我是批示使,朝廷命官,為朝廷效力,還百姓安寧,是我的分內事,我就一文不取了。”何萬全先來一通標緻的話,自我裝點一番,這才話鋒一轉:“我的這些弟兄,他們都是血水裡洗過澡的,死人堆裡睡過覺的,我不要,他們卻不能不要。每人一百兩銀子,十匹絹帛。”
鄭太本來就內心有氣,有了此事,更是來氣,臉一沉,喝斥起來:“何萬全,你一個小小的營批示使,見了本官,為何不施大禮?”
“見過大人!”何萬全上前一步,抱抱拳罷了:“本將軍務繁忙,來得遲了,還請縣令大人恕罪。”
要曉得,宋朝推行的是重文輕武,文官重,武官輕。何萬全的職位身份,都比鄭太差得遠,鄭太要他來商討軍機,他竟然早退,這在宋朝未幾見。
這話很有事理,流風盜橫行,為害鄉裡,如果能撤除,就是花再多的錢子也值了,鄭太不由得緩緩點頭,道:“何批示使,三天以後,你要的軍餉就會籌辦好。”
不容鄭太說話,何萬全甩下一句話:“想要讓弟兄們冒死,就要出得起錢!如果出不起錢,鄭大人,你就自個兒去滅盜吧!告彆!”
“賊配軍見到遼狗,恨不得爹孃生四條腿!”
“那本姑息三曰後出兵滅盜!毫不食言!”何萬全甩下一句話,揚長而去。
“呼!”鄭太吸口氣,逼迫本身沉著下來,也不繞彎子,直入主題:“何批示使,本官請你過來,是要與你商討一下,如可剿除流風盜一事。”
連續催了三次,鄭太忍無可忍,決計親身前去。方纔站起家,隻聽腳步聲響起,何萬全帶著幾個軍官趕到。
遵循宋朝的常例,何萬全見到鄭太,應當身材兒放得很低,要恭敬纔對。他哪有一丁半點的恭敬意義,反倒是有些踞傲,不容鄭太說話,走到坐位前,大馬金刀的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