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_(三)、變化無常――清世祖順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順治資質聰慧,讀書勤奮,愛好繪畫,他畫的小幅山川“寫林巒向背,水石明晦之狀”非常時人稱道,他的手指羅紋墨畫《渡水牛圖》意態天然,有筆墨烘染所不能到處,可謂一絕。

這兩大政治個人一個是以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為首,一個是以皇太極的宗子豪格為首,多爾袞個人具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的精兵,另有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等能征慣戰的實權派將領;豪格個人則把握兩黃旗的兵力,另有皇太極的親信老臣及蒙古的支撐。太宗天子駕崩後,兩個人的衝突就擺到了桌麵上,他們為爭奪皇位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眼看由太祖太宗打下的大清江山就要毀於內部的火併。

陵寢地點地:河北,遵化

順治即位後,由其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1651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早親政。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上早朝時,看來神態還普通,身材安康。第二天早上,宮中養心殿卻俄然傳出了他的死訊。直到他下葬,群臣都冇有見過他的屍體。身後,他隻留下了一份遺詔,立玄燁(即康熙)為皇太子,由鼇拜等四大臣輔政。 另一種說法是,順治多年來一向討厭塵凡。公元1660年秋,他所寵嬖的黃妃病故後,哀傷不已,決然放棄皇位,悄悄去五台山削髮爲僧,厥後康熙還奧妙地去看望過他。也有人說他的削髮與董小宛有關,董小宛曾為冒辟的小妾,被洪承疇獻給順治為妃,後董小宛被皇太後賜死,順治轉而悲觀厭世,纔去五台山削髮爲僧。

名諱:愛新覺羅.福臨

在位年紀:18

登極日期:崇德八年二十六日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多爾袞在明將吳三桂指引下,乘明亡之亂率清軍進入山海關,擊敗了李自成的農夫軍。十月月朔,順治遷都北京,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個天子。以後,他命令剃髮,圈地,公佈《大清律》,製止文人結社,同時派兵西進和南下,彈壓農夫軍,毀滅了南明政權,節製了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奠定了清王朝的根本。

順治主動接收了先進的漢文明,審時度勢,對成法祖製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鑒戒,警戒寺人朋黨為禍,正視整飭吏治,推行與民生息的政策。為穩定社會、規複經濟、穩固清王朝統治政權作出了進獻。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