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廠大門口,頭戴貂皮暖帽,一身嶄新的玄色錦緞馬褂,紅光滿麵笑意盈盈的李明方,正教唆著幾個鹽團的兵士,把廣大矮壯的大門柱吊頸掛著的一個上麵寫著接福二字的大紅紙袋裡的一疊疊寫著筆跡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麵套紅印彩繪著各種吉利圖案的名片普通的硬紙板取出來,秦川不由饒有興趣地立足旁觀起來。
本來就被每三天一刊的《東方時報》上所登載的秦川的那首哀怨纏綿、被艾筱枚定名為《彆思》的詩詞鬨得沸沸揚揚的都城裡,在這新奇的“飛帖”襯著下,秦川的大名更是搞的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天津衛間隔都城隻要不敷300裡的間隔,不但是離著北京比來的一處來往南北的互市大埠,又是直隸總督兼北洋互市大臣的行轅地點,和京師京畿之地交換來往密切,以是天津衛和都城的風俗風情也多有類似。
秦川想想李明方說得話,也感覺這些人感激他,過年表達個情意也是人之常情,也就冇再說甚麼。正想著分開,眼角瞟過大門兩側那一幅大大的描金紅紙春聯,目光不由又被春聯上那一個個巨大的瘦金體金字所吸引。
秦川看了李明方一眼,隻是哼了一聲,也不表態,走到高英牽著的他的大黑馬前就要搬鞍上馬。
這讓初時對秦川要印製“飛帖”非常不覺得意的金立3、李明方和潘絲熾非常吃驚,他們千萬冇想到,就這麼小小的“飛帖”,竟然也能帶來數十萬大洋的利潤。三人由此也對秦川更加佩服得不得了,私底下都說秦川果然是趙公明轉世,不然又如何會有點“紙”成金的本領。
“店主,天津衛的歌謠裡稱你是財神秦。都說店主你就是財神爺下凡,就是在你部下做事的,各個也都會跟著叨光,都會發財致富,這說的就是咱的那些工人。不說彆的,就說這些跟著咱最久的那些陝西來的哀鴻,來的時候衣食住行都成題目,可現在一家家活的風景麵子,他們哪一個又能不對店主你心存感激。過年了,他們也都曉得店主你甚麼都不缺,可這份情意他們老是要表達一下的,花幾百個銅板買一個飛帖,這也是應當的。”
“再說,現在在我們這些廠子做工的,和以往比擬家家都是景況大好,就更不要說工廠和銀行裡的那些文員、職員了。這些人家在小門小戶裡,現在都可謂富戶。我傳聞,現在四周幾個縣隻要幾畝薄地的農戶,都探聽著我們工廠還甚麼時候找工人,都籌辦著賣了那幾畝餓不死人的薄田來天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