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道府之以是不肯出糧,是因為不能肯定能收回糧食。
朱元璋翻白眼:“不。咱就是不給你能花出去的東西。”
朱柏咧嘴一笑:“父皇金口玉牙,如何會認賬,再說,大不了您給我寫個字據唄。”
朱元璋斜眼看著他:“彆想著把它拿出宮去買甚麼亂七八糟的東西。私帶宮裡的東西出去,要打板子的。”
朱柏:“一年年利一成,兩年年利兩成。”
朱元璋皺眉,俄然想到一個題目:如果是官庫,是不是也能夠如許。
朱柏眨了眨眼說:“應當也是能夠。比如就是甲地糧食本年產很多,鼓勵甲地把多出來的糧食存到官庫,官庫給他們立字據,阿誰字據叫存摺,標明無益錢。比如存一石米一年,取的時候,能夠多取半鬥。如果到時候官庫冇有那麼多糧食還,能夠用銀子或者免除次年賦稅和徭役來還。乙地本年災荒,能夠從官庫裡先借糧食,比及豐年再還,也要還利錢。”
都七八歲的人了,還要個奶媽整天跟著,像甚麼模樣。
朱元璋哼了一聲:“嗯,乾嗎。”
奶媽畢竟把皇子奶大,想來也比其彆人對皇子有豪情,更上心些。
不過到了朱柏這裡,彷彿壓根不存在這些題目。
他苦著臉:“父皇還是賞我銀子吧。”
朱元璋悄悄驚奇:謔,這一來二去,就賺了一倍利錢。這小子倒是挺奸刁的。
還不就是這些小皇子的月錢。
朱元璋咬牙說:“你就不怕咱認賬?”
朱元璋鎮靜起來,對內裡說:“去把太子,李善長和劉伯溫叫來。”
朱柏站起來,把銀子塞回袖袋裡,說:“父皇。”
朱柏說:“要不父皇把我奶媽辭了,把奶媽的月錢給我吧。”
朱柏刹時垮了臉:嘖,我如何把這個忘了。
那就乾脆省了這一筆銀子。
嘶......這小子如何換了招了?
朱檀和朱椿在拐角處探頭探腦。
朱元璋哭笑不得,乾咳了一聲。
“這點銀子算甚麼,你好歹也是個王爺,有點出息。”朱元璋嗤笑,順手從桌上拿起一個拇指大的金貔貅鎮紙遞給朱柏,“這個賞你,彆再去騙你兄弟的月錢了。老十和老十一一大早就哭成那樣,不幸巴巴。”
那些奶媽常悄悄往家裡送銀子,那裡來的?
正說著,朱標他們來了,朱柏立即溜了出去,免得等下要看他們吵吵。
這東西拿了也冇有鬼用。
朱檀和朱椿破涕為笑,接過了銀子,把朱柏的“存摺”還給了他。
這絕對不是朱元璋這類農夫出身的武夫能想出來的體例。
好歹能讓皇子們不被心術不正的宮人們欺負,皇子們缺甚麼也有人去及時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