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_第75章 收複四川,張獻忠歸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定國道;“李建安在朝廷是頭麪人物,信譽可靠,為人也謙恭。吳三桂固然承諾很多,但畢竟有些虛妄。寄父要歸降還是要找李建安。”

張獻忠在李定國伴隨下,來到李建安大營。

李建安也不強留,送出20裡。

張獻忠不敢逼迫部下眾將,一來大夥都有傢夥,鬨翻了誰也不怕誰。二來朝廷雄師就在邊上,張獻忠也不想讓李建安看笑話。

過了兩天,兩邊熟諳了。李建安讓國防軍列隊演武,請張獻忠和大西軍眾將檢閱。

威武雄渾的國防軍讓張獻忠大開眼界,大西軍眾將一個個歎爲觀止。世人紛繁感慨,幸虧是投降了,不然那裡另有命在。

世人酒宴一番,張獻忠見氛圍很好,放心住下來。

李建安捨得大量軍費開消,防的就是張獻忠降而複叛。哪怕朝廷那邊每天催促,他也對峙不撤兵。

李建安讓吳三桂走在前麵,朝廷兩路雄師進駐成都。

張獻忠問李定國;“吳三桂與李建安,其人如何?”

李定國無法,隻好安營紮寨,籌算耐久對抗。

閱兵過後,雙剛正式簽約。李建安代表朝廷接管張獻忠的降表,冊封張獻忠為康巴郡王。

李定國大喜,自告奮勇充當開路前鋒,賺開劍門關。

經濟方麵,張獻忠上交金銀財寶300萬兩,朝廷答應張獻忠持續與漢區經貿來往,但是嚴令他斷絕茶馬古道。

並且張獻忠本人也受了傷,固然傷勢不算重,但是目力遭到了影響。

張獻忠已經不年青了,年近50目力還不好,現在彆人困馬乏,兵少將寡,已經不敷為患。

李建安親身出營歡迎,又找來吳三桂作陪。

不到一個月,洪承疇就把乾係理順了,掌控了川陝局麵。

吳三桂大喜,帶領李定國麵見李建安。

當李定國得知動靜,帶領5000救兵趕到時。遼西軍的大營已經安紮結束,謹防死守,不再有偷襲的機遇。

劍門關守將是李定國好朋友劉慶,他見大兵壓境,也被說動了,跟著投降。

再說接管朝廷改編,那是端莊官員有軍餉拿,跟你張獻忠冇名冇份,一點保障都冇有。

李建安向朝廷上書,調請洪承疇擔負川陝總督。

張獻忠推委不過,隻好前去。如果吳三桂要他去,他是不敢的。李建安不但代表朝廷,並且有小我信譽,張獻忠還是放心的。

張獻忠見局勢已去,也不糾結,隨即帶領6000人馬西進康巴。

冇過兩天,遼西軍的2000馬隊到了。接下來是李建安統領的朝廷雄師,兵強馬壯,更是多達5萬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