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安調集內閣開會,定下三條對策。
彆的,東江總兵沈世魁結合朝鮮軍共一萬兵馬,已顛末河北上,攻占赫圖阿拉、薩爾滸、正在打擊撫順,籌辦與吳三桂合圍瀋陽。
內廷總管曹化淳。
洪承疇部共有兵馬合計12,000人,號稱十萬!
李建安、史可法、顏世祖、馬士英、洪承疇、楊文嶽、鄭弘太、周奎、高起潛、曹化淳、申必問、薛國觀、張縉彥、範複粹、趙季申被選。
世人點頭,因而籌議對策。
周延儒、劉宇亮、陳新甲、張若麒、鐘萬樓幾人也都當選。
吳三桂那一份,留在第二天解纜,由陸路送出關。
“朝廷要防的,一個是吳三桂。他出關剿虜,現在還冇有動靜。寧遠軍兵強馬壯,若在東北大勝,再收編一些韃子,不成不防。”
保定總督兼九門提督陳洪範。
除了軍界,靖海係被選的另有錢慕庸、宋元興等數人。
李建安從鹿島營給他調兵一千,又批給敖九命十萬兩銀子,讓他一起北上,答應他沿途招兵買馬。
李建安道;“現在天下情勢混亂,闖賊元氣大傷,已經逃回陝西,兩三年內不敷為慮。”
大會推舉內閣成員九人,彆離是總理大臣楊文嶽。
軍界被選國公的有顏躍升、劉清澤、徐茂林、尹忠鶴、楊超、白良弼、王樸、唐通、陳洪範、陳洪江,朱八3、金日觀、胡大山、胡一刀、趙天龍、李巴山、李大海、蔣精銳、沈眉君、鐵和尚,李秀城,高大丹、湯二虎、司徒豹,王誌國。
彆的,敖九命封神通侯,升三品武官,授昭武將軍,加一等輕車都尉,駐守寧遠城。
孔維生、穀兆豐,黃道周幾位學界泰鬥勝利被選。
吳三桂在遼陽四周作戰順利,打得韃虜潰不成軍,目前已經光複錦州、廣寧、西平,正在向瀋陽進兵。
次日,第一屆國公大會在國子監召開。加上安業帝特使孫不二,共101人。
漕運總督兼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
“張獻忠禍亂四川,道艱路遠,也不敷為患。”
國士大會推舉一百位國公,國公大會推舉九人內閣,作為朝廷行政機構。
李建安親身送出十裡,這才與洪承疇告彆。
“另一個要防的,就是左良玉。他號稱雄兵百萬,固然有所誇大,三五萬應當是有的。”
大事定了,世人歸去歇息。
“湖廣有長江水利,又是交通衝要,實在不成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