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_第122章 靖海軍再聚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最首要的,來北洋有仗打!

二十年前,一些信奉上帝教的底層農夫在九州揭竿而起,被稱為島原叛逆。

東北那邊,自從吳三桂獲得北洋股票,很快就套現200萬兩。

李氏機器想要造鐵甲艦,必須早日選址,早日完工。

最首要的一點是,國防軍已經六七年冇有戰事,冇有戰事就冇有軍功,冇有軍功就冇有晉升,也就冇有分外支出。

李建安這邊忙不過來,再加上東北人力足,大量運輸還費事,吳三桂乾脆又建了一個鍊鐵廠。

鐵甲艦剛開端製作,日本那邊就傳來一件大事。

軍隊練習方麵,已經非常成熟。

幕府集結雄師彈壓,還曾讓鄭芝龍的船隊助戰,被鄭芝龍直言回絕。

荷蘭和葡萄牙的體例是挖李氏機器技術職員的牆角。

三大鐵礦有資金投入,東北又是冬閒季候,人力不成題目,以是開采很順利。

李建安找到胡大山,高薪挖來胡一刀、薛大龍、蔣精銳三人。

不管造船廠還是鐵甲艦,耗資都是龐大的。李氏機器固然有錢,可也扛不住龐大投入,現金流有些嚴峻。

李二叔身材還不錯,帶領李氏機器的工程職員勘察,設想,肯定施工計劃。

哪怕歐洲各國立即開端追逐,想要研製出樹脂膠和製造工藝,也要破鈔數年時候。

李建安從善如流,當天就發放下去。

鐵礦石一車接一車,一鬥接一鬥。

長江上的水運公司遲遲得不到供貨,很有些牢騷。

北洋艦隊的火炮已經安裝結束,李建安把北洋的禮服發下去。

很多國防軍將士偷偷告假,來北洋這邊口試。

本來的打算是煤炭和鐵礦石全數運到天津,由李氏機器賣力冶煉。

幾十套小型蒸汽機,首要賣給運河船東,另有鄭芝龍一部分。

李建安用北洋的現金流,先期投入六十萬兩,訂購一艘六千噸的鐵甲艦,算是預付款。

叛逆被剿除後,幕府斷絕大部分本國貿易,隻在九州的長崎開放一個小島。

這半年來,蒸汽機的出產一樣如火如荼,小型蒸汽機批量出產,速率很快,一個月產能增加到十幾套。

三人又從國防軍中帶來一批熟行下,新銳兵,合計有一千多人。

鍊鐵廠用煤炭和鐵礦石煉出世鐵,然後運往曹妃甸。

而北洋這邊,每月六兩隻是根基支出,不管炊事標準還是傷殘補助,都遠高於國防軍。

如許一來李氏機器費事了,吳三桂耗損大,又把代價提了提,兩邊都很對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