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祖的大隊人馬剛出南大門不遠,後金前鋒軍隊已到達漢城西郊的弘濟院,堵住了來路。
不過沈世魁冇放在心上,島上都是他在掌控局麵,麵子上還是要讓一讓盧友德的。
眾將官等沈世魁坐了,纔敢歸座。
臘月二十七,都元帥金自點陳述:“賊兵已到安州。”
仁祖慌了,安排幾位王子和廟社神主先行解纜。
“是!”尖兵去了。
洪命荀說完,痛哭不已,向盧友德和沈世魁叩首。
沈世魁道;“韃子來勢凶悍,當避其鋒芒,待其兵力分離,人疲馬乏之時,乘機而動,方可製勝。”
危難之際,吏曹判書崔鳴吉自告奮勇,要求去清營周旋。
“朝鮮臣民事我大明近三百年,如果不能庇護屬國全麵,我等臣子置陛下於何地!難道不義!”
當時兩邊還在你來我往的罵戰中,朝鮮仁祖判定,這是後金在邊疆耀武揚威的“脅和之計”。
直到二十八日未時,仁祖及昭顯世子等大隊人馬,才從王宮解纜。
世人驚嘩,已經如此嚴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