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就當個貪官,太祖統一全球了?_第九十六章秋糧漲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縣尊,要不我親身去一趟吧!”

“已經跟來送文書的書吏探聽過了,彷彿說是朝廷這兩年要動兵,國庫財稅不敷,才向陛下奏請增加天下稅額!”

李譜沉吟半晌問道。

李譜細心看了一遍,公然是將江浦縣的征稅直接調高了,並且文書上麵不但有應天府的官印,另有戶部的官印!

可李譜用腳指甲蓋都能想到,朝廷這麼一來,全部直隸,不,全部大明的糧價都要回聲而漲!

六合縣與江浦幾近是同時設立的,稅糧的增加對於六合來講,也是一個大承擔。

“應天府內,是隻要我們江浦縣的秋糧漲了,還是另有他縣也漲了?”

大明與彆的朝代分歧,或許是朱元璋就是布衣百姓出身,以是對老百姓不成謂考慮的不殷勤。

不管人丁還是田畝都同是應天府統領的句容縣差未幾,可句容縣每年的秋糧也不過兩萬石擺佈,各項摺合碎銀也不過就兩三千貫。

可題目就在於,本年的秋糧最晚在來歲元月就要交納,而間隔來歲元月也不過就隻要四個月的時候!留給李譜的時候並未幾!

罷了經定下稅額的州縣則冇來由增加正稅的額度,如果增加,那豈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臉,並且還是打的啪啪的那種。

而江浦這類新設之縣,遵循端方,應當是在一年以後,由戶部官員重新給江浦定稅額,然後構成定規。

本身好輕易把江浦搞的好了那麼一點點,體係的任務還冇完成,就給本身來這一出,這不是就不想讓本身好過嗎?

李譜現在就想曉得,這損招到底是誰出的!就不能晚一年?

李譜想了想,如果王複親身去,他到是放心,隻是縣裡的事情還多,分開了王複,本身就要多出很多事來。

徐老邁是縣裡的捕頭,大要鹵莽,實在內心挺細,從他之前能從龍潭渡找來販子在江浦存貨就能看出來。

按他的闡發,體係這個時候就應當公佈與秋糧相乾的任務了!

他給天下縣都設立專門的額度,實施定額征收軌製,比如句容縣,定下的額度就是兩萬一千石,那麼從定下稅額的那天開端,句容不管收成多少,都隻用上繳朝廷兩萬一千石的正稅,隻要大明不亡,句容的正稅就永久是這麼多。

大明初期,稅糧比稅銀要首要的多!就算稅銀不敷,稅糧也必必要繳齊,直到張居正鼎新以後,才答應稅糧也用銀錢來折抵。

李譜沉默了,實際上以江浦縣的人丁地盤來講,這三萬石的糧食和一萬貫的稅銀也不是甚麼大事,隻是明天江浦縣被他重新打算了一下,六鄉各司其職,按理說如許的調劑隻要有個兩三年的工夫,就算再多一倍的稅糧和稅銀也不是題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