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很多年冇有這麼氣憤過了。
在儒家思惟的熏陶下,父子兩個都以為文官個人纔是匡扶大明最好的政治東西。
擅殺他國使臣,隻需求好好襯著一番,這個罪名便能夠無窮擴大。
甚麼殘暴、意氣用事、設法簡樸等等等等。
永樂大帝朱棣的眼中充滿殺意。
這些人冇事的時候,一個比一個都要,像瘋狗一樣。
以是,當看到朱由檢執意要殺大清使臣的時候,大明各個期間的文官全數都個人亢奮了。
之前那些梗著脖子紅著臉,宣稱朱由檢乃是汗青五千年最大之暴君的官僚士紳,全都成了本地最大的小醜,被世人所嘲笑和鄙棄。
就算讓他們死一千次一萬次,都難贖他們的罪惡。
這就是頂級文官的格式。
就算朱由檢有百般不對,就算隻是天幕上的畫麵,但他的身份仍然是大明王朝的天子。
他們是永樂一朝文官個人的代表和最大的背景。
“老邁,孫子,看到了冇有?這就是你們倚重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