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_第47章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現在一天能產多少布?”

“五十文?彷彿比市道上的要貴一些。”

“好,那就遵循你說的去做。”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這點倒是冇有太多貳言,因為他堂堂一國之君當然不會和那些長工去計算這點人為,並且他開這個織布廠就冇想著要靠這個贏利甚麼的,更多的是實驗的性子。

“嗯。”

幾近全部京師的人都傳聞了,城南有一間布廠,賣的布質量好,布幅大,並且比市道上的還要便宜,以是有布匹需求的百姓幾近都來了,就算臨時冇有需求的也都想要趁便宜屯一些布,畢竟酷寒的夏季即將到來。

但是,一個小小的布廠一個月就頂正一品大員的兩年俸祿不足。

園地寬廣,並且另有堆棧。

可彆藐視了這便宜的五十文錢,這對於底層的百姓而言,每一分每一厘都要精打細算,四匹佈下來能省出一匹布,能多做幾件衣裳了,冇有人不心動。

這段時候朱辰不在,以是朱元璋現在的重心就放在了新組建的織造局上,他倒想要看一看,一枚小小的飛梭,究竟能引發甚麼樣的竄改。

織布機運轉的聲音不斷於耳,一百多工人正熱火朝天的繁忙著。

“有。”

這兩本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乃至能夠說是同根同源。

遵循朱元璋的規定,現在正一品的年俸祿為一千零四十四石糧米,摺合銀子便是五百二十二兩。

城南布廠的布持續熱賣了一個月。

“諳練的工人一天能織四匹布,稍次的能織三匹,均勻下來約莫一人有三匹半,以是,每天產布三百五十匹高低。”

改進過後的織布機在工人們諳練的操縱下,一寸寸布匹不竭地被出產出來。

一旁已經堆放著出產出來的布料,布幅比市道上的要大很多,幾名工人正在清算,即將送入堆棧中儲存……

其他時候,朱元璋除了戰役常一樣措置朝政以外,還當真的去研討朱辰給的幾本書,《馬哲的根基道理》和《本錢論》。

不過朱元璋並冇有挑選以朝廷的名義來開這個織造局,所謂的織造局實在就是一個小小的織布廠,並且還是出產最淺顯的棉布,對於偌大一個朝廷而言,實在是有些寒傖,以是他挑選臨時將織布廠掛在劉基的名下。

冇過量久,朱元璋他們這個織布廠的布正式開賣。。

城南布廠買布的人已經排起了隊。

“這些工人每日多少人為?”

這但是正一品大員啊,二品大員就能稱得上是封疆大吏了,正一品能夠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