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朝中關於起複"東林"的聲音越來越大,始終留中不發的天子終究不堪其擾,於昨日傳出口諭,於本日停止天啟朝的第一次大朝會。
此時天氣尚未大亮,但巍峨的宮門外倒是人影綽綽,凡是有資格插手朝會的在京官員皆是齊聚於此,等待著晨鐘響起的那一刻。
"閹黨五虎"之首的崔呈秀已然被伏法,首輔黃立極也是不堪重負,離職回籍,傳聞次輔施鳯來以及閣臣張瑞圖也是向天子上了辭呈。
首輔黃立極已於前幾日去官回籍,固然走的有些狼狽,但從眼下愈發詭譎的朝野中順利脫身,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自天啟三年今後,在天啟天子朱由校的默許下,司禮監秉筆寺人魏忠賢權傾朝野,上至內閣首輔,下至處所總督皆是其親信。
合法次輔施鳯來和張瑞圖麵麵相覷的時候,本身後傳來的一道厲嗬聲倒是打斷了二人的深思,將思路重新拉回到了實際當中。
與這些麵色陰沉的六部堂官們構成激烈對比的便是位置靠後的言官禦史們,竊保私語聲響成一片,臉上出現著毫不粉飾的憂色。
在鴻臚寺官員的催促下,文武官員遵循官職凹凸,在禦道擺佈順次而立,本來有些喧鬨的大殿也是垂垂溫馨下來,隻剩下了短促的呼吸聲。
嗡嗡嗡。
不過半炷香的工夫,心機各彆的眾臣便是超出金水橋,行至偌大的皇極殿廣場。
動靜一出,舉朝皆震,本就不是鐵板的"閹黨"也開端相互碾壓,自餬口路。
眼下大明時勢艱苦,"忠誠","樸重"可不是你安身立命的底子,平常閹黨權勢滔天的時候,留著也何嘗不成。
但當"閹黨"自亂陣腳,相互攻訐,"東林"乘勝追擊的時候,深宮當中的天子倒是再度"銷聲匿跡",令人猜不透其心中實在設法。
眼下大朝會還冇開啟,這些傳聞奏事的禦史們便是喜形於色了,明顯是有實足的掌控。
可現現在"閹黨"大家自危,這大明閣臣還是當由東林充當纔是,唯有"眾正盈朝"方纔氣挽救大明於水火之間。
約莫感到本日便是本身插手的最後一場大朝會,站在首位的次輔施鳯來以及閣臣張瑞圖臉上儘是落寞之色。
"迫不及待了嗎?"
一想到本身本日便有能夠在大朝會上"大放異彩",這些身著青袍的六道言官們便是呼吸短促,望向宮門的眼神也帶上了一抹孔殷。
想到這裡,二人便是麵麵相覷,不由自主的對視了一眼,自首輔離職回籍以後,他們二人也三番兩次的上書天子"乞骸骨",但這些奏本就如同石沉大海普通,冇有激起半點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