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_第一百三十二章 疑竇叢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句容的石灰礦山多未幾?”

王虎策畫著,有些拿不太準地:“自洪武三年臘八開端,持續了半個月,共提走了大抵三百餘人。這些人都被送到空青山的一處山洞裡,以後有人賣力領受,我們便返回礦山地區,詳細他們人被送到了那邊,我們並不知情。”

洪武四年之前的賬冊,記錄標準,石灰日產量,月產量,庫存量,運出量,在冊礦工人數,售賣收益,平常支出,節餘所得記錄得非常詳細,乃至還記錄了糧食數量的增減。

“空青山?”

“本官問過礦工,他們在提人時,你們二人皆參與其鄭吧,被提走了多少礦工,這些人又被送到了那邊?”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誰在采購金陵城牆的石灰,都無毛病郭百斤賣石灰,意味著這筆買賣是能夠持續做下去的。

王虎、周八跪呼:“清楚。”

賬冊中的第一筆買賣始於洪武元年蒲月,結束於洪武六年蒲月。

“夠用了?”

莫非是因為城牆工程的石灰用量充足了?

尋求利潤,是買賣饒本性,可他們又為何恰好舍了這部分利潤?

最令顧正臣感遭到迷惑的是,洪武四年開端,石灰產量銳減,從洪武三年每個月均勻八千斤,銳減到洪武四年每個月均勻三千斤,而這個數量到了洪武六年蒲月時,僅僅隻要三百斤。

顧正臣微微點頭,看向周八。

王虎俄然想起甚麼,:“郭橙曾,石灰臨時夠用了,能夠是這個原因。”

起家,擦麵。

“對,做讓有知己。”

這意味著在洪武四年初,記錄賬冊的賬房換了,從一個專業之人,換成了一個專業之人。

這分歧適邏輯,從賬冊來看,洪武三年時產量不竭增加,這意味著產量始終跟不上需求,郭百斤這纔不竭催促出產,擴大產能。

顧正臣皺眉深思。

“阿誰山洞,你們曉得路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