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_第一百八十六章 學習耽誤事的尚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先提起水壺,丟出來,他不便利啊。

黃肅指著李敏,手有些顫抖。

當然,挨凍的不但是朱大郎一小我,另有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與吳王朱橚。

不過在顧正臣想來,此時朱標的實在景象應當是“顫抖向北行,雙手凍瘡生”。

李敏歎了一口氣,從袖子裡摸索了下,找出那一份文書,愁悶地說了句:“哦,前些日子想起朱熹幾句話,參悟去了,成果將此事給忘了……”

朱元璋發了火:“給了你們東西,為何還造不出來?莫不是堂堂工部,竟連官方幾個匠人都不如?”

顧正臣憐憫朱標與朱老四等人,然後又添了一塊木頭,小火爐更和緩了,持續繪製新式爐子的圖紙。

都是因為你,害統統人大夏季裡去句容跑一趟!

數量未幾,是因為開采人手有限,加上句容不是金陵,縣城中的人家很多燒柴,而不是煤炭。

顧正臣送來的新式爐子正解了毒手題目,華蓋殿不敢說暖如春,起碼冇了寒意,朱元璋大可在華蓋殿上輕鬆措置文書。

李敏無所謂地笑了笑:“事已至此,就莫要抱怨了。不過這顧正臣倒是個奇特之人,一個處所知縣,製出來的東西比工部還好,還合用,工部堂官到底是他,還是我們?”

這個愛學習的渾蛋啊!

朱元璋將工部尚書黃肅、李敏叫至華蓋殿,劈臉蓋臉一頓罵:“工部除賣力營建工程以外,是不是也應當有些機巧心機,做點物什來解人之難?”

句容。

匠作大院。

隻是,工部的人就倒了黴。

那邊畢竟人多,不像是縣衙二堂,平時就兩三小我,一個小火爐充足了,空間大,時不時有人收支,不消擔憂出事。

蜂窩煤的製造難度也不大,就是煤炭與黏土加水異化,弄個打蜂窩煤的東西便是了。

因而,新式爐子進入了沐府,沐英自但是然將顧氏送來的東西搬到了華蓋殿。顧氏冇有入宮的資格,加上朱大郎不在禁令,顧正臣隻能借沐英之手送東西。

縣衙老爺還設想了一款水壺,能夠直接蹲坐在火爐之上,不過這部分鐵皮得挑質量好的弄,不能漏了水。

爐子的設想並不龐大,打造難度也不大,用泥巴加鐵皮也能糊出來,留個煙道,對接鐵管子,將煙排擠房屋以外。

洪武三年,朱元璋以“朕惟帝王之子,居嫡父老必正儲位,其諸子當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度”為由,一口氣封了十個王,除了九個兒子以外,另有一個從孫朱守謙,即白文正的兒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