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_第三十九章 會通河,前往金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顧正臣看著會通河,悄悄有些感喟。

大明朝,並不像大要上看起來那麼承平與誇姣。

王船家帶了八名船伕,等至天亮時,船艙已坐下了二十五六人,在一聲昂揚的號子聲中,長長的竹竿撐離渡口,船緩緩進入會通河中心。

兩個馬伕並不跟著顧正臣、梁家俊前去金陵,隻是賣力將人送到夏村的渡口。

顧正臣看了看天氣,太陽高懸,安靜地說:“他們即便是想脫手,也得等早晨吧。”

吳忠趕緊說:“走東線至宿遷,要五日,船資每人八十文。”

梁家俊有些錯愕,迷惑地看著顧正臣:“何為三綱領,八條目?”

梁家俊品著:“三綱領,八條目,如此提法,倒是讓人耳目一新,顧弟多才。”

啟事很簡樸,響鬍匪是因為夏天輕易水遁跑路,官府不輕易抓到,鹽徒是因為夏季裡弄鹽太苦,還不如打劫來得快……

梁家俊再一次拿起了書,孜孜不倦地翻看著。顧正臣佩服如許投入且純碎的人。

顧正臣微微點頭看向吳忠。

北方夜不走船,不似南邊。

“應當不是,響鬍匪難防,脫手一次,凡是都會搶光。”

世人提及元末,多數盯著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但這是反元的第二梯隊,第一梯隊是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

夏村不算大,倒是一渡口小鎮,堆棧頗多。

“三個,暗處能夠另有一二人。”

顧正臣扣問。

“有幾小我?”

一行七人,兩個馬伕。

梁家俊曉得方國珍給元朝帶來的費事,但他毫不會曉得,此人留下的真正禍害,是他的水兵被打散了以後,一部分流竄到海上,成為了海賊海匪,威脅著大明本地,而朱元璋海禁的一個啟事,就是頭疼這些海賊!

顧正臣握了握拳頭,不但願山東遭難,更不但願大運河間斷二十多年。

“會不會和船家是一夥的?”

“太陽出來就走船。”

梁家俊微微一笑:“冇錯,隻不過元朝前期,天下大亂,元朝河運斷絕,隻能倚仗海運。”

“最遠能夠到那裡?”

但,首義反元之人,並不是韓山童等人,而是方國珍。

顧正臣寂然:“天然是三綱領、八條目。”

梁家俊有了興趣:“那以你之見,《大學》中最出色之論是?”

“方國珍?嗬嗬,這個說法倒有些意義。”

現在是洪武六年,另偶然候與能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