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薊遼總督”,相稱於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權力極大。當然,大寧、興慶府、河套地區的兵力,都歸北洋軍團統領,隻是賣力保護治安、屯駐、守備。而河套地區,則完整由西夏、金人等外族權勢節製。
朱元璋回過神來,說道:“張忠想請罪歸田,朕想聽聽他的訴求。”
張忠道:“聖上賢明,草民的確有私心,想歸去見見故交。當時草民已娶妻生子,但老婆卻得病歸天,草民膝下無兒無女。是以……”
朱元璋道:“你既然來覲見,應當已想清楚了吧?張卿無妨直言。”
……這個張忠,公然是個不循分的。朱元璋對他還挺賞識的,但不知為啥,感受此人並不值得重用。他是個聰明人,但腦袋瓜子矯捷,行事有點過火、怯懦怕事。
張忠畢竟在朝多年,聲望頗高,並且在朝中有一幫老臣。張家和張居正在朝中也有根底,還算是個潛伏的盟友。張忠去了西安府,不但能夠讓天子放心,還能拉攏張家,算是分身其美。
張忠沉吟半晌,抱拳道:“草民癡頑,隻能儘忠職守,但不善於治國,唯願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他地話不像是假的。這期間的文明程度低下,人們的精力尋求不高,很難設想甚麼是大明江山的將來。
朱元璋便抬開端道:“宣。”
張忠道:“草民想去西安府為官,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朱元璋想了想道:“朕不會勉強張卿。不過朕有些迷惑,張卿為何要挑選西安府呢?”
兩邊都冇說彆的,就是簡樸地交換了一番,然後各自散場。
等他分開後,朱元璋獨安閒殿前踱步。過了一會兒,他才慢吞吞地返回寢室,拿著書冊看了起來。
彆的北疆的土司,也能夠視為“大寧省”。這個省的總督是張獻忠。
翌日張忠告病去官,離京歸故裡去了。
張獻忠是個短長人物,不是淺顯的外族頭子,他有一萬五千多馬隊,還稀有量浩繁的部眾。除此以外,他麾下的金國、烏蘭葛利、阿魯台等權勢也都不弱。
他的新婚老婆、兒子,都被他送到山東故鄉去了。張忠這趟回籍祭奠亡妻、兒子,是想給家裡留個種,免得斷了香火,畢竟張氏一門在西南有很深的權勢,如果後繼無人,張家也冇法在西南紮穩腳根。
不過朱元璋以為,隻要張忠忠於大明,就不是好事;他固然脾氣謹慎、畏縮,但在朝中並不會成為停滯。
“平身罷。”朱元璋擺手道。
他剛看了幾頁,就見內裡跑出去一個小寺人,說是錦衣衛批示使張忠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