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勳戚崛起_第五章 六大產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要說了,出產到年底再說!”

六本賬簿看完,管家劉瓊再次抱著帳本退了出去,張延齡揉揉眼睛,看著窗外天氣開端檫黑,無聊的夜晚又要到了。

莫非大明京師的官宦後輩本質全都這麼高?!……

張延齡對本日的逛街很對勁,也很絕望,除了見地了小偷這個古來就有的職業,幾近甚麼也冇有碰到。

來自後代的張延齡清楚的明白經商纔是致富的首選,如果光靠種地,即便地再多也僅僅是餓不死。

酒足飯飽張延齡伸伸懶腰,然後揺著摺扇蕭灑的走出天然居的大門。看看日頭還早便再次閒逛起來。

就在張延齡無聊的思路亂飛的時候,管家劉瓊抱著帳本走了出去。

“劉叔,叮嚀下去,本年的新收的水田跟其他田畝一樣,隻收一層租子。”

張延齡起首翻開本身的田莊賬簿,隻見上麵寫著,春初時節伯府買入八百畝上好的水田,伯府的田畝數達到了二千一百畝,固然和其他公爵官宦人家上萬畝良田冇法比,但是跟淺顯的小康之家以是好了很多。

張延齡等瑤兒返來的時候,已經在市坊逛的興趣缺缺,連個“麗春院”都冇有,也感叫貿易街,哼!打道回府!

自古以來這女人和孩子的錢最是好賺,孩子的錢張延齡不曉得該如何賺,但女人的錢張延齡還是有點體味的,何況宿世看過很多穿越冊本,根基上都有製作香皂以發財致富的橋段。

看完胭脂鋪子的賬簿,張延齡又翻開第五本賬簿。這是張延齡統統財產裡獨一賠錢的財產。

張延齡翻開第三本賬簿,這是一家專門製作和售賣蜂窩煤的小鋪,在張延齡五個財產裡最是不起眼的存在,但憑著薄利多銷和幾近把持全部京師的蜂窩煤市場,還是很贏利的,連著發賣專門燒蜂窩煤的鐵爐每年儘然有兩萬多兩白銀的支出。

“我不是菩薩,我隻是看不上地裡那些產出,光靠地裡的收成怕是連府裡的平常開消也不敷。”

張延齡看完賬簿不對勁的撇撇嘴,卻也冇有體例,火鍋店又冇有甚麼技術含量,在這個冇有專利庇護的年代,很輕易被彆人仿照,何況每家新開的火鍋店背後都有官宦人家作為背景,以張延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脾氣,也懶得跟彆人停止商戰,要不是本身好歹是個伯爺,說不定這家火鍋店早已被彆人給整垮或者兼併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好歹每季度也另有兩三千兩的支出。

張延齡拿起最後一本賬簿,這第六本賬簿但是建昌伯府最賺的財產,主如果製造琉璃,冇錯就是琉璃,不是玻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