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繼鹹此人,朱由檢是曉得的,的確如馬士英所說,此人是比較可靠的。
“倡導聯虜平寇者大家可誅,留此庸臣不過誤國耳!”
朱由檢說畢便坐下,端起淮安知府捧來的香茶,抿了一口。
高鴻圖、張慎言、呂大器等東林官員齊刷刷地瞪向了馬士英,恨不得現在上去就和馬士英乾架,誰讓馬士英這個閹黨直接就說他們誤國,但在他們本身看來,他們是很用心的,也的確是在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
在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之際,袁繼鹹便力勸左良玉光複荊襄等要地,為將來抵抗流賊南下做籌辦。
朱由檢親身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百姓都怕韃子,這天下彌亂之此,跟韃子乾係最大,若不是韃子劫奪,我大明何必被每年的钜額軍餉所累,又怎會呈現百姓造反淪落為流賊,而韃子現在氣力最強,我們得服膺兩宋之史,隻如果韃子,在你冇打怕他之前,他都會奪了你的故裡,讓我們再次變成四等人,兩腳羊,根基軍事國策已定,就為聯寇平虜!”
李邦華明白朱由檢的意義,便先站了出來:“兩位閣老此言謬也,秦能遠交近攻,是因秦乃天下最強,合縱連橫乃以各國權勢強弱為基,現在也是一樣,建奴最強,流賊次之,我大明之兵欺負老百姓還行,聯虜平寇,無疑是引狼入室,雖滅了流賊,卻也幫最強之建奴除一勁敵!”
使得弘光政權冇有因內鬨而滅亡。
不過,高鴻圖不曉得的是,他的發言讓朱由檢隻感覺很膈應。
劉芳亮這時候壯著膽量站了出來。
作為大明天子的他固然要搞獨裁,但也冇有要堵塞言路的意義,隻要文官們不是針對他這個天子,哪怕提的建議再臭,他也能容忍。
東閣大學士張慎言也如此說道。
如此也能夠看出來。
朱由檢給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使了個眼色。
這時候,昔日督師湖廣等地現已被調為南京的呂大器則也站了出來:“回稟陛下,微臣也以為聯虜平寇此策乃上策,建奴並無圖謀中原之心,現在得京畿已屬幸運,而流賊纔是我大明之大患,不成不先除之!”
內閣次輔高鴻圖在此次廷議上表示很主動,或許是因為他發明上一次有關稅賦鼎新因為範景文和路振飛非常主動而被陛下直接重用,現在他要想爭得帝寵也不能一味沉默寡言,畢竟當今陛下貌似喜好發言主動的人,不喜好木頭人。
“另有人如許以為的嗎?”朱由檢古井無波的神采看向在場的官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