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也說道。
李岩不由得笑了笑,把手壓了壓:“諸位且聽李某說,對於我們的前提,李某以為起碼得提出以下幾點:一是厚葬我大行天子,以天子之禮下葬,不得翻舊賬,先帝與我等和朝廷的恩仇一筆取消,朝廷不得再究查;二是諸位歸附後,各級大順文武官員不得升級安排,不得奪走兵權;3、我等投歸朝廷隻投大明天子,不得接管任何人的批示,隻服從大明天子;4、我等與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接管朝廷招安是為同力抗清,朝廷不得派我們剿賊平亂,也不能讓我等養閒,我等願為朝廷同清軍決一死戰,以報先帝與死去弟兄的仇!”
李岩這麼一問。
“對,統統都聽智囊的。”
世人都擁戴了起來。
李岩不由得冷聲問道:“洪承疇此人已於鬆山投降建奴,諸位想投洪承疇,莫不是想投建奴?”
高一功這麼一說,其他各部順軍將領也罵起洪承疇來。
“盧公早已被閹宦所害,死於建奴之手”,李岩這麼一說,其他順軍各部將領不由得哎了一聲。
黨守素、袁宗第等將領也跟著隨聲擁戴起來。
“諸位!且聽李某說,諸位再決定如何,派哪位朝廷官員來招安,不過是看出朝廷是否正視我等,我等是歸附大明天子,不是歸附哪位官員,這些官員不管是誰也冇資格統領我們,因此,李某任為,招安官員裡,文官起碼得侍郎以上的總督巡撫,武官得是總兵以上的,最好是我們自家的弟兄劉芳亮,聽聞他現在是大明天子麾下近衛軍總兵官,自家兄弟天然好說話,你們覺得如何!”
“既然諸位兄弟都成心歸附明廷,那李岩也不必再說甚麼,但我等畢竟也是一方諸侯,也不能自輕自賤,朝廷若要招安,便要拿出招安的誠意來,讓誰來招安我們,我們接管招安的前提,大師都能夠提一提。”
“智囊,又有何要事,莫非是建奴又打過來了?”高一功問道。
“奶奶的,前麵兩大官還算死得其所,這洪承疇咋就做了奸賊,我們如何能投他!”
底下的順軍各部將領便忙擁戴起來:“如許好!劉芳亮那傢夥現在都能做總兵,我們少說也不能比他差吧,你們說是不是啊!”
“先生李岩謹啟,朕朱由檢叨錫祖恩,得繼天下之大統,自忖癡頑不堪,不及太祖成祖於萬一,但十八年來也未稍有懶惰,殫精竭慮,如履薄冰,何如外有胡虜,內有奸臣,天象轉寒,饑民無數,乃至江山淪喪,百姓流浪,今聞先生有經略之才,故願請先生幫助於朕,或可佐朕以昏,不被奸佞所惑,為百姓謀福祉,為天下謀承平,誅滅建奴,重振我漢室江山!”